一籃子的新措施已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開始實施,而地政總署亦已在總部成立一個專責小組,集中處理所有工廈重建及整幢改裝的申請。截至二零一零年九月底,地政總署共接獲29宗在新措施下重建(6宗)和整幢改裝(23宗)工廈的申請。
我們為新措施設定了3年時間,讓業主提出申請。如早前承諾,我們將於來年進行中期檢討,務求新措施能推動善用現有工廈,地盡其用,配合香港不斷轉變的社會及經濟需要。
為增加可興建私人房屋的土地供應,我們將繼續以勾地表制度為主軸,輔以政府以拍賣或招標主動賣地。不僅如此,我們將審視現有土地用途或開拓土地來源。例如,我們已完成全港工業用地的研究,並建議把大約三十公頃土地改作住宅用途。我們亦降低了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的門檻,以促成更多舊樓重建。中長期而言,啟德發展區及新界北部新發展區將提供更多土地,以滿足房屋需求。我們亦將於短期内就安達臣道、藍地及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陸續展開規劃研究,以便適時提供土地作房屋發展。在敲定與港珠澳大橋相關的基建項目的詳細規劃後,我們便會盡快就東涌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建議展開可行性研究。
政府的政策是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為此,在未來十年內,平均每年需提供可興建約二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正如行政長官強調,這並非建屋量的硬指標,目的是政府在一段時間內累積一定的土地儲備,務使房地產市場有平穩的土地供應,特別是需要準備足夠的土地以興建中小型住宅單位,藉以穩定這類樓宇的價格。私人房屋土地的供應包括政府出售的土地、私人發展商提出的土地契約修訂和土地交換、毋須補地價的私人重建項目,以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及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的土地招標項目。
為了達致上述目標,財政司司長會主持一個「房屋用地供應督導小組」,統籌各部門的工作,優先處理與建屋用地相關的問題,確保房屋用地有穩定及充足的供應。
為增加中小型單位的供應,我們已預留一幅位於前元朗邨的土地作嘗試,透過賣地條款指定單位的最低數目及面積限制,興建該類型單位。我們準備在年底前招標。我們會汲取有關經驗,探討應用於其他用地的可行性。
此外,我們會與港鐵公司和市建局商討,在其西鐵物業項目及市區重建項目中,盡量多興建中小型單位。
過去數十年,香港一直靠移山填海來滿足人口和發展方面的需要。我們已承諾,為興建中環灣仔繞道而在中環及灣仔進行的最後一期填海工程完成後,不再在維多利亞港進行填海工程。長遠來說,為了提供更多土地,我們會邀請公眾討論在維多利亞港以外地方進行適度填海的建議。另外,土木工程拓展署現正就香港地下空間的使用進行研究。儘管岩洞和地下空間不適合作房屋發展之用,但仍可作其他用途,例如需求殷切公眾爭相使用的公共及儲存設施。
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基本工程開支表現,令人滿意,預計能完全符合原來預算的496億元,較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234億元的實際開支有顯著改善,亦較二零零九至一零年度的453億元開支進一步有所增加。
我們正繼續推展本局政策範疇下的各項重大基建工程。在啓德發展計劃方面,我們於二零一零年三月成立一個專責的啟德辦事處,帶領和監督與啟德發展計劃相關項目的協調和推展工作。第一期發展的建築工程現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包括租住公屋、郵輪碼頭大樓及首個泊位和配套基礎設施等工程,並預期於二零一三年年中完工。為了推展啟德的其他發展項目,現正為北面停機坪的基礎設施工程及啟德明渠的生物除污處理工程進行詳細設計工作,亦會於二零一一年年初,繼續為保育龍津石橋遺蹟和啟德河計劃舉辦公眾參與活動。
在落馬洲河套(河套區)方面,港深兩地政府在二零零九年六月共同開展了規劃及工程研究。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探討在河套區發展以高等教育為主,輔以高新科技研發和文化創意產業用途的可行性。我們的目標是在二零一二年完成該研究。
在新發展區方面,我們已展開了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將會提供土地應付長遠住屋和其他土地用途的需求,預計研究會在二零一一年完成。洪水橋新發展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亦正在籌備中,以預備在二零一一年展開。
至於蓮塘/香園圍口岸計劃,為受計劃影響的竹園村興建重置區的工程已如期於二零一零年八月展開。口岸的勘測和初步設計工作在二零一零年年底會大致完成。如撥款獲得批准,我們便會展開土木工程的詳細設計工作。
至於其他有助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的大型工程項目,亦取得良好進展,包括在港島、荃灣和荔枝角的三項雨水排放隧道工程,以及第1、第2及第3階段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
除繼續推展大型基本工程計劃外,我們亦着力推展更多小型工程,以期為建造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再加上在樓宇更新大行動下進行的樓宇維修工程,建造業的失業率因此由二零零九年二月至四月高峰期的12.8%,下降至二零一零年六月至八月的7%,累計跌幅為5.8%。未來數年,基本工程開支每年仍會處於非常高的水平,預計超過500億元,因而可為建造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發展局及建造業議會(議會)已完成預測往後數年建造業專業人員、督導人員及工人供應情況的研究,並建議多項人力策略和措施,以期更妥善應付建造業未來的人力需求。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與建造業相關的專業界別在人手方面應不會出現重大問題,但勞工方面則正面臨工人年齡偏高和技術錯配的情況,而監工的需求也非常殷切。
鑑於未來數年建造業人手需求會不斷增加,我們有需要維持足夠的人手供應,並提升現有勞動人口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為此,我們已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一筆1億元的一次過撥款,其中大部分撥款將用於資助議會加強對有意加入建造業的新血和本地在職業內人士的培訓和工藝測試,以及增加修讀議會成人短期課程及建造業監工/技術員課程學員的培訓津貼。此舉將有助培訓多技能的建造業勞工,以提升工人的流動性和競爭力,配合日後各種不同的需要。發展局會與議會及其他持份者,利用餘下撥款共同加強推廣和宣傳工作,以吸引更多人加入建造業。
我們會繼續與議會及業界持份者合作,評估上述措施的成效,並會密切監察人手的供求情況。對於正面臨嚴重人手短缺的工種,我們會考慮在公共工程合約內加入條款,鼓勵承建商採用機械化的建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