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措施
(I) 更新全港發展策略
策略性土地用途規劃在香港歷史悠久,對上一次名為《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研究》)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已是在二零零七年完成並公布。該研究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個空間規劃框架,並列明政府在土地供應及城市規劃方面所依循的大方向,涉及的規劃年期涵蓋至二零三零年。當中提出的建議包括推展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以應付香港中長期的房屋及其他需要。
根據統計處的最新推算,香港的人口增長將會放緩,到二零四一年會增至847萬人,而同時平均住戶人數會由二零一一年的2.9人下跌至二零四一年的2.7人。各類土地用途(例如房屋、經濟活動及社區設施)的需求日益緊張,而社會人士追求更寬敞居住空間及更佳生活質素的期望亦趨殷切。同時,過去十年全球局勢的轉變,例如全球各地聯繫日益密切、城市之間競爭加劇等,亦令香港有必要努力追加土地供應,滿足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需要,以維持競爭優勢。
在上述背景下,我們會更新《香港2030研究》,探討跨越二零三零年的整體空間規劃、土地及基建發展的策略及各種可行方案,以訂定全港發展策略,配合香港最新的規劃情況。在過程中,我們會以解決問題、積極務實及行動為本的態度,處理攸關香港未來發展的棘手規劃問題,我們亦會從創造容量以支持可持續發展、規劃高密度且宜居的城市,以及加強經濟競爭力的方向出發,配合我們的人口政策目標。
(II) 大嶼山發展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於二零一四年一月成立,現時已制訂了大嶼山的策略定位、發展方向及工作計劃,進展良好。我們正採取多管齊下方式以推展一系列的發展計劃。長遠而言,我們正推展沿大嶼山北岸和在大嶼山及香港島之間中部水域的擬議人工島的主要土地供應項目。同時,我們將進行數個短期研究包括:在北大嶼山不同商業土地用途的規劃、由昂平至大澳的纜車延線及在長沙和索罟群島提供水療及渡假發展的初步可行性,和大嶼山的擬議整體康樂及旅遊發展策略。而短期內,我們將爭取推進梅窩及大澳的改善工程,及在規劃東涌新市鎮拓展一併開始活化馬灣涌。此外,我們計劃分階段發展越野單車徑網絡,及在羗山道及嶼南道進行更多灣位改善工程。我們亦正與相關部門一同檢視現時南大嶼山的封閉道路許可證安排及為有關道路發放封閉道路許可證的方式。
(III) 起動九龍東
自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於二零一二年成立以來,辦事處一直提倡「易行城市」的可持續性環保概念,以加強九龍東區內的連繫和改善區內的行人環境。我們會繼續努力不懈以不同措施,全面地在九龍灣及觀塘商貿區推展「易行」九龍東的概念,包括研究便利私營機構提供行人天橋的措施;研究優化海濱道公園的可行性,以加強牛頭角港鐵站與觀塘海濱的連繫;研究優化九龍東後巷成為行人網絡一部分的可行性;及研究於九龍灣港鐵站附近加建行人天橋,以疏導現時擠擁的行人通道,並加強九龍灣港鐵站與未來的東九文化中心及附近一帶住宅區的連繫。
隨着「飛躍啓德」城市規劃及設計概念國際比賽公佈結果,以健康城市為題的「啟德2.0:健康啟航」獲選為優勝作品,我們會參考得獎及入選作品的優秀設計概念和構思,開展「飛躍啓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飛躍啓德」將發展為世界級的旅遊、娛樂和休閒樞紐,讓廣大市民及旅客享用。
我們會以九龍東作為試點,研究發展「聰明城市」(Smart City)的可行性,例如利用科技增加人車的暢達度和管理區內設施,以數碼形式發放資訊予公眾,讓市民可以更享受在這個地方工作及玩樂。
我們會繼續與公眾及九龍東不同持份者緊密連繫,以制訂策略及不同措施,促進九龍東轉型成為另一具吸引力的核心商業區,以維持香港長遠經濟發展。
持續推行的措施
(I) 增加土地供應
(a) 土地用途檢討
為應付房屋及其他發展需要,規劃署已檢視全港現時空置、作短期租約或其他不同的短期、「政府、機構或社區」及其他政府用途的政府土地,以及「綠化地帶」用地。各項土地用途檢討已物色到合共約150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如能及時修訂有關的法定圖則以更改土地用途及/或增加發展密度,當中大部分土地可於2014-15年度至2018-19年度的五年內,提供逾21萬個單位(當中逾七成為公營房屋)。這些用地是達成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所述未來十年(即由2015-16年度至2024-25年度)興建48萬個單位的房屋供應目標的重要土地供應來源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約150幅用地中,有約70幅是在完成兩個階段「綠化地帶」檢討所物色的「綠化地帶」用地。這些用地總面積約150公頃,只佔全港「綠化地帶」用地面積的約1%,當局認為適合改劃作房屋用途。
正如二零一五年一月二日提交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的《增加土地供應》資料文件所述,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底,我們已向大部分相關區議會交代上述約150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用地的整體規劃方向,並已展開其中45幅用地的法定圖則修訂工作。
政府會繼續尋找其他有潛力作住宅及其他社會上有更大需求的用途的合適用地。我們明白社會對土地規劃和發展有不同意見,但要解決土地供應長期短缺的問題,整個社會都必需將香港整體的土地需要,放於自身的利益之上。因此,我們希望能夠與社會各界人士通力合作,一同了解、商議和解決土地供不應求的問題。
(b) 增加發展密度
我們在二零一四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認為除港島北部及九龍半島外,在規劃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全港其他各個「發展密度分區」現時准許的最高住宅用地地積比率可適度提高約兩成。
過去一年,我們已對新選定的公私營房屋用地(包括約150幅選定為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適度上調發展密度,以期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如有需要,政府會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規劃申請,以提高個別住宅用地的發展密度。此外,當局已按需要在進行中的規劃研究和土地用途檢討採用適度上調的發展密度,而所有日後的規劃研究和檢討亦會同樣處理。
我們正檢討啓德發展區的規劃,並探討進一步增加區內發展密度的可行性,以增加額外的住宅和商業樓面空間。
(c) 探討鐵路沿線的發展機會
鐵路物業發展項目是私人房屋土地供應的重要來源。自2010-11年度起,共有六個西鐵物業發展項目成功招標,共可提供約9 100個單位。正在籌劃中的其他西鐵項目包括元朗站(約1 880個單位)、錦上路站和八鄉維修中心(約8 700個單位)的用地。政府會盡快推展這些項目。在二零一四年,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成功招標三個項目,可提供約6 100個單位。我們會繼續與港鐵公司緊密聯繫,加快推展其項目。
政府正聯同港鐵公司探討現有及未來鐵路沿線車站及鐵路相關用地(例如大嶼山小蠔灣)的發展潛力,以善用有關土地,並視乎需要,對選定的具潛力用地進行規劃及技術可行性研究。
(d) 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先導計劃)
為加快房屋和其他用途土地的供應,政府在二零一四年十月推出先導計劃,以利便達成土地契約修訂/換地申請的補地價協議。先導計劃將試行兩年,之後政府會檢討。根據先導計劃,政府可選擇及提出就某些個案進行仲裁,以釐定須繳付的補地價金額。申請人同樣可申請就處理中的土地契約修訂/換地申請進行仲裁。
(e) 善用土地
決策局會果斷決策,善用土地。經仔細檢討後,數幅原來用途不再需要的較大用地,將會改作房屋發展或其他社會上有更迫切需要的用途。有關用地包括大埔第9區用地、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二期用地、天水圍第112區用地和第115區用地,以及皇后山用地。
(f) 精簡土地行政程序
地政總署一直檢討與土地契約相關的程序,並推行改善措施,例如簡化土地契約條件、在根據土地契約審批建築圖則申請所提出的某些項目時採用與屋宇署一致的標準,以及精簡處理土地契約修訂(包括換地)申請的程序。地政總署已於二零一四年八月公布兩份經整合/修訂的有關根據土地契約審批建築圖則的作業備考,以協助業界。地政總署會繼續進行檢討,並視乎情況推行更多合適措施以促進土地發展。
(g) 活化工廈
利便舊工廈重建和整幢改裝的措施(活化工廈措施)在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生效,並將於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截止申請。推行活化工廈措施的目的,在於透過鼓勵現有工廈重建和整幢改裝,更好地利用香港珍貴的土地資源,以配合香港不斷轉變的社會及經濟需要。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底,地政總署在活化工廈措施下共收到145宗申請,其中105宗已獲批准,有關項目可提供經改裝或新建的總樓面面積合共約124萬平方米¹ 。
政府將繼續監察活化工廈措施的推行情況,但暫無計劃修訂有關措施。
¹ 不包括24宗申請人在獲批後撤回申請/終止已簽立文件個案所涉的樓面面積。
(h) 西鐵錦上路站、八鄉維修中心及周邊土地的發展
為加大力度發揮集體運輸系統與住宅物業結合發展的模式,規劃署會落實在錦田南西鐵錦上路站和八鄉維修中心土地上發展住宅的規劃。有關項目佔地約33公頃,估計可提供約8 700個住宅單位。與此同時,周邊約110公頃土地的用途檢討亦已進行,以物色更多合適的用地作房屋發展。我們已就有關土地用途檢討向持份者進行簡報,並正檢視所得意見,以便作進一步研究。政府會繼續致力研究現有及已規劃鐵路沿線土地的住宅發展潛力。
(i) 發展前鑽石山寮屋區及石礦場用地
前鑽石山寮屋區(大磡村)、前茶果嶺高嶺土礦場、前南丫石礦場和安達臣道石礦場的發展,均進展良好。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估計將可提供約9 410個單位,而前鑽石山寮屋區則可提供約4 050個公營房屋單位。此外,我們正研究可否利用私人發展商的開發能力推行上述發展。
(j) 新發展區及新市鎮擴展區
新發展區是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以應付香港中長期的房屋需求,以及其他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包括古洞北及粉嶺北)的最終發展建議已於二零一三年七月公布,而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則進展良好。
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會提供約6萬個新房屋單位,供額外約173 000人居住。公營房屋(包括公屋及居屋)所佔比例約為六成。此外,這些新發展區亦會提供約37 000個新職位。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發展會分期實施,並在二零三一年全面完成。政府將按優先次序開展工程計劃,先平整主要的房屋用地,特別是公營房屋用地。預計首批居民可於二零二三年入住,以應付迫切的房屋需求。新發展區發展的第一階段將提供約16 000個房屋單位,合共可容納約46 500人。前期工程的詳細設計及相關的地盤勘測工作已於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展開。
我們亦已就洪水橋新發展區制訂了「初步發展大綱圖」,新發展區將提供約446公頃可發展土地。根據「初步發展大綱圖」的建議,洪水橋新發展區將會成為一個可容納約218 000人口(包括約175 000新增人口),並提供約6萬個新增單位及10萬個就業機會的新市鎮。有關「初步發展大綱圖」的第二階段社區參與活動已於二零一三年十月完成。我們正根據有關的技術評估及所收到的公眾意見,擬備建議發展大綱圖,為稍後進行的第三階段社區參與活動作準備。
此外,我們亦繼續進行研究工作,以探討擴展東涌新市鎮成為一個更具規模的社區的可行性。下文第43段詳述有關工作的進度。
(k) 發展新界北部地區
除了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新發展區外,現時新界北部地區仍有大片未開發的土地(包括從邊境禁區釋出的土地)可考慮用作應付香港的長遠發展需要。當局已於二零一四年年初委託顧問進行「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以全面檢討該區的土地用途規劃,並配合區內及附近地區的基建發展,善用這大片土地作房屋、社會及經濟發展用途。
(l) 檢討北區和元朗的荒廢農地
為了使現時主要用作工業用途、臨時倉庫或荒廢的農地作更有效益的用途,政府正檢討位於北區和元朗共約257公頃的有關用地,以盡早物色更多合適的用地作房屋發展。就此,我們已選定四個位於古洞南、元朗南、粉嶺/上水第30區用地及缸瓦甫的土地範圍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以確定發展有關土地作住宅用途的可行性及規模。就古洞南、元朗南及缸瓦甫的用地進行的研究進展良好,而就粉嶺/上水第30區用地進行的研究則會分兩個階段進行,其中第一階段預期於二零一五年展開,於二零一六年完成,而第二階段則會在檢討第一階段的結果後展開。
(m) 合適的政府用地改作商業用途
透過把合適的政府用地改作商業用途,所釋放的土地有助增加商業寫字樓供應,從而促進各類經濟活動的發展。位於尖沙咀的中間道停車場已改作商業用途,並於二零一四年九月售出。政府計劃把現有核心商業區內其他合適的政府用地(包括中環美利道停車場和上環林士街停車場)改作商業用途。在可行的情況下,政府會釋放其他合適的政府用地作商業用途。
我們正積極推展將水務署位於旺角的新界西辦事處搬遷至天水圍,以騰出水務署現址的辦事處用地作公共交通交匯處及上蓋商業發展。若撥款獲得批准,我們計劃在二零一五年年中展開工程,在天水圍興建新大樓,預計在二零一七年年底完工,以騰出旺角用地。
(n) 大嶼山發展
我們將繼續推進以下土地供應計劃:
(i) 東涌新市鎮擴展
正如上文所述,我們亦繼續進行研究工作,以探討擴展東涌新市鎮成為一個更具規模的社區,以及掌握大嶼山各個交通基建項目預期完成後帶來的未來經濟機遇,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可行性。根據建議發展大綱草圖,擴展區將提供約48 000個住宅單位,預計首批居民最早可於二零二三年開始遷入。此外,我們亦建議於東涌東建設商業樞紐區,以提供共85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作寫字樓、零售及酒店用途,預計共可創造約4萬個就業機會。《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的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已於二零一四年八月至十月進行,就上述建議發展大綱草圖徵詢意見。整個研究預計可於二零一五年完成。
(ii)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
我們將進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及地下發展的規劃、工程及建築研究,為商業寫字樓及其他用途提供共超過3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這項目將與在北大嶼山其他現有及規劃中的發展,包括東涌發展及機場管理局在機場島發展的北商業區,產生協同效應,以及可把握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橋頭經濟機遇。
(iii) 東大嶼都會
我們將進行在大嶼山與香港島之間中部水域建造人工島的研究以開拓「東大嶼都會」。以策略性交通接駁連接香港島、大嶼山,以至新界西部,「東大嶼都會」極具潛質發展成為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以及一個可容納數十萬人口的新一代新市鎮。
(o) 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
我們將繼續推展維港以外填海地點的進一步研究,作為增加土地供應的其中之一個方法。為了能預先考慮主要環境因素,我們已為大嶼山北面水域大致完成了一個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包括中華白海豚調查)。根據該評估的結果,我們將儘快開展欣澳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另外,我們計劃在二零一五年開展龍鼓灘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根據過去幾年完成的公眾參與,我們亦會為其他維港以外具潛力填海地點制訂研究計劃。
在岩洞發展方面,我們已在二零一四年九月展開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的勘測和設計工作,以期騰出約28公頃的現址作其他有利民生和與周邊環境相融的用途。該工作進展良好,預期可於二零一七年起分階段完成。
我們亦已在二零一四年下半年就搬遷另外三個政府設施往岩洞,即西貢污水處理廠、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及深井污水處理廠,展開可行性研究,以騰出共約6公頃具發展潛力的市區用地作房屋發展及其他用途。
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們正繼續進行香港岩洞發展長遠策略研究,擬備岩洞總綱圖及制定政策指引以促進未來岩洞發展。我們亦正為合適的政府設施制訂遷往岩洞的實施計劃,及物色一些有明確使用需求及支持而具潛力的岩洞發展計劃。
(p) 城市地下空間發展
為善用地下空間作為另一土地供應來源,我們正進行一項全港性的研究,探討在香港市區更具規模地發展地下空間的機遇和限制。我們正構思一些初步方案以增加市區內可用作商業和其他用途的空間;把用途與周邊環境不相融的設施遷往地下空間,以騰出地面作其他有利民生的用途;以及優化有關地區內的連接性。
香港傳統商業區内可供進一步發展的地面空間有限,亦有交通擠塞問題。有見及此,我們已揀選了四個策略性市內地區,即銅鑼灣、跑馬地、金鐘/灣仔,及尖沙嘴西,進行一項詳細的地下空間發展先導研究。我們將會為這四個地區分別制訂地下空間發展的總綱圖,並物色優先項目以盡早落實。如獲立法會批准撥款,我們計劃在二零一五年上半年展開該先導研究。
(q) 啓德發展區
啓德發展區內的項目正相繼推展,包括位於啓德南北停機坪和前跑道的多項主要的大型基礎設施工程進度理想。為了加強九龍東的暢達性以促進該區轉型為另一個核心商業區,我們建議引入一個以環保連接系統為主再配合優化行人設施及其他環保交通工具的「多模式連接系統」。我們已完成該系統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包括兩個階段公眾諮詢。如獲立法會批准撥款,我們計劃在二零一五年年中開展詳細可行性研究。
(II) 海濱發展
政府會繼續與海濱事務委員會攜手,於規劃、土地用途及城市設計融合公眾參與,貫徹保護及美化維多利亞港,以供大眾享用的目標。海濱事務委員會與發展局已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底,完成有關建議成立「海濱管理局」的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我們會總結收集所得的意見並擬訂未來路向,以締造一個富吸引力、朝氣蓬勃、暢達和可持續發展的海濱。
(III) 樓宇維修及市區重建
(a) 加強香港的樓宇安全
自二零一一年四月起,我們採用一套多管齊下的方法,當中涵蓋立法、執法、對業主的支援及協助,以及宣傳和公眾教育,以進一步加強本港樓宇安全。
過去數年,我們通過立法推出多項制度及計劃以加強樓宇安全,當中包括違例招牌檢核計劃、強制驗樓計劃、強制驗窗計劃和小型工程監管制度。我們會繼續監察這些制度及計劃的實施情況。
在執法方面,屋宇署自二零一一年四月起採用經修訂的僭建物執法政策,擴大須予取締僭建物的涵蓋範圍,以涵蓋所有位於樓宇外部的僭建物(小型適意設施除外)。屋宇署會繼續貫徹其執法政策,並會對僭建物採取大規模的執法行動。特別是,屋宇署將在針對懷疑有住用分間單位的工業大廈的執法行動中,加強檢控未履行法定命令的業主,並繼續對住宅及綜合用途樓宇的分間單位有關樓宇及消防安全的違規情況採取執法行動。
在新界豁免管制屋宇的僭建物方面,屋宇署會繼續到新界各鄉村進行實地視察,對違例情況嚴重和對樓宇和公眾安全構成較高潛在風險的僭建物採取執法行動。
在對樓宇業主的支援和協助方面,我們一直與香港房屋協會和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緊密合作,通過樓宇更新大行動、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及其他支援計劃,協助有需要的業主進行維修和保養工程。我們將繼續這方面的工作。至於宣傳方面,我們會繼續透過各種度身訂造的宣傳渠道推出各項公眾宣傳措施,在本港培養樓宇安全的文化,傳遞有關樓宇安全的信息。
(b) 市區重建
政府在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公布《市區重建策略》。該策略下的主要措施的最新進展如下:
(i) 「需求主導」重建項目先導計劃(「需求主導」計劃)
市建局自二零一一年七月推出「需求主導」計劃以來,該局已開展十個項目,其中兩個由於未能符合在指定時限內獲得80%業主同意的門檻,已經終止。
雖然「需求主導」計劃反應理想,但市建局正面對涉及較大地盤面積的申請數目日增的挑戰,該局就這類申請需要考慮的因素亦更形複雜。為了讓市區更新計劃可持續推展,兼顧善用土地和改善受影響住戶的居住環境,並同時能做到長遠財政自給的目標,市建局已就計劃進行檢討,並諮詢了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巿建局轄下的七個分區諮詢委員會,以及巿建局主要重建地區的區議會的意見。巿建局於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五日公布有關檢討結果,計劃的主要修訂包括:
巿建局計劃在2015-16年度,按經修訂的申請要求和評分準則,推出第四輪計劃的申請。
(ii) 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
二零一一年《市區重建策略》的另一重點,是成立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九龍城諮詢平台),以全面及綜合的方式,就該區的更新工作向政府提供意見。九龍城諮詢平台已向政府提交「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計劃)。我們現正研究計劃,並會因應情況,日後在該區的市區更新工作中作出跟進。我們亦會根據九龍城諮詢平台的經驗,考慮在適當時候成立第二個諮詢平台。
(iii) 巿區更新信託基金
巿建局撥款五億元成立獨立運作的市區更新信託基金,資助為受市建局重建項目影響的居民提供援助和意見的社區服務隊。二零一二年,基金推出市區更新文物保育及地區活化資助計劃(資助計劃),至今已有七項由社區團體建議的項目獲批資助。基金的董事會現正就資助計劃的運作進行檢討。
(iv) 資助出售房屋
為回應中低收入家庭對資助出售房屋的需求,我們會與巿建局積極探討該局可如何協助增加資助出售單位供應,為這些家庭提供更多選擇和置業機會。
(c) 升降機及自動梯條例
機電工程署(機電署)會繼續執行《升降機及自動梯條例》,包括為合資格人士註冊,以及為負責人² (包括樓宇業主)提供支援協助他們管理升降機及自動梯、執行巡察、推廣優化舊式升降機及推行公眾教育,特別是關於負責人在《升降機及自動梯條例》下需履行的責任,以提升香港升降機及自動梯的安全。經諮詢升降機及自動梯安全諮詢委員會後,機電署在二零一四年實施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包括修改註冊承辦商表現評級制度及發布政府及私人住宅樓宇升降機保養價格以供負責人參考。
² 負責人是指升降機或自動梯的擁有人或任何人士擁有升降機或自動梯的管理或監控權。
(IV) 改善行人環境及加強對外聯繫
(a) 新界單車徑網絡
我們繼續於新界區發展單車徑網絡。由馬鞍山至上水的單車徑已經落成,並於二零一四年三月開放予公眾使用。我們現正為餘下路段進行規劃及詳細設計工作,如獲立法會批准撥款,我們計劃於二零一五年年底展開上水至屯門段的單車徑建造工程。
(b) 蓮塘/香園圍口岸
蓮塘/香園圍口岸的工地平整工程進度良好,口岸連接路的建造工程已於二零一三年七月起分階段展開,而治理深圳河的第四期工程亦有理想的進度。口岸大樓及相關設施的設計已於二零一四年三月大致完成,我們計劃在二零一五年年初申請撥款,以期於二零一五年上半年展開口岸大樓的建造工程及於二零一八年完成有關工程。
(V) 起動九龍東
起動九龍東辦事處繼續積極推展「起動九龍東」政策的措施。我們透過不同的公眾參與活動吸納公眾意見,將概念總綱計劃持續演進,並於二零一五年一月公布概念總綱計劃4.0版本。
當局已在2012-13及2013-14兩個財政年度出售三幅九龍東區內的政府土地,共提供約14萬平方米商業/寫字樓樓面面積。同區另有兩幅政府土地亦已納入2014-15財政年度政府賣地計劃中,可額外提供約12萬平方米商業/寫字樓樓面面積。自二零一二年,九龍東有13項私人發展項目完工,新增商業/寫字樓樓面面積約26萬平方米。未來五年,我們預計九龍東可再提供約90萬平方米的商業/寫字樓樓面面積。九龍東商業/寫字樓樓面的供應量將持續增長。
為加快釋放九龍東的發展潛力,我們正安排搬遷九龍灣及觀塘兩個行動區內一些現有的政府設施,包括驗車中心、廢物回收中心及駕駛考試中心。九龍灣行動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已於二零一四年八月開展,並預計於二零一五年年底左右完成。另外,我們亦正與運輸署及相關部門籌備新驗車中心的設計及技術要求。預計兩個行動區有潛力可共提供約50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
為加強九龍東區內的連繫和改善區內的行人環境,我們為九龍灣商貿區制訂多項短、中、長期改善措施。與此同時,我們亦於觀塘商貿區進行同類研究,以提升區內的行人暢達度及交通情況。
在改善環境方面,觀塘海濱花園(第二期)預計於二零一五年第二季開放給市民使用。另外多項公共空間及現有設施的優化工程亦取得進展,其中包括把九龍東工業傳統及公共藝術與城市設計潛力研究的成果融入了駿業街遊樂場的優化工程中。我們亦正與渠務署、建築署及康文署等部門合作,研究把現有敬業街明渠優化成翠屏河,包括提供河邊觀景空間,改善附近行人設施,以及加入綠化元素等。另外亦在勵業街、海濱道及九龍東多個地點加種樹木和各類植物。
起動九龍東的其中一個發展策略是多元化。我們會繼續在九龍東提供給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營運的空間,當中包括善用天橋底的地方。我們在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底至二零一四年一月初進行了「觀塘繞道下的創意、文化藝術設施」的市場意向調查,旨在邀請有興趣的非牟利機構就「反轉天橋底一號場」及其毗鄰的兩幅空置土地(「二號場」及「三號場」)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初步營運計劃及概念。我們的目標是在二零一五年年初挑選出合適的合作伙伴管理和經營該等當代創意及文化設施,供市民享用。我們亦正尋找機遇於區內未來的發展項目(例如觀塘行動區)提供合適空間支持創意產業的發展。
將九龍東轉型為香港另一個優越的核心商業區,是複雜而長遠的市區轉型過程,當中我們須平衡各持份者的不同需要。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辦事處共舉辦了超過300場簡介會、座談會、工作坊、參觀和研討會,參加者超過9 000人。除此之外,不同團體在「反轉天橋底一號場」及啓德跑道末端亦舉辦了約60項「地方營造」活動,包括街頭舞蹈比賽、樂隊演出、跑步比賽、攝影工作坊、戶外電影欣賞、嘉年華會、藝術及手工藝工作坊、建築展覽、單車比賽、時裝表演及市集,超過9萬人參與。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會繼續與社區緊密聯繫,聆聽市民的意見,以期完善我們在九龍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