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措施

  1. 完善香港食水安全制度

    發展局成立了一個跨局及跨部門工作小組,成員包括食物及衞生局、環境局、運輸及房屋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衞生署和水務署的代表,研究適合香港的食水安全制度。工作小組正制定建議,引入保障香港食水安全的法例,當中包括訂立一套食水水質標準,監管水質的規管架構,以及實施一套全面的食水水質監測計劃,以監測食水由源頭至用戶水龍頭的食水安全和品質。

  2. 保障食水水質

    在上述食水安全制度訂立前,為保障食水品質,水務署聘請了多位海外專家顧問,硏究海外的相關措施以及是否適用於香港。根據國際專家小組6 的意見及參考海外經驗,水務署及其顧問現正發展一套整全計劃,當中包括一套食水水質標準和相關的取樣規程及一套全港性食水水質監測計劃,並完善其「水安全計劃」。與此同時,水務署正制定建築物「水安全計劃」範本供建築物的業主應用及加強規管內部供水系統的水管物料及裝置。水務署正全力進行相關工作並致力於二零一七年三月底前完成上述工作及公佈這套整全計劃。

    此外,水務署正全面檢討《水務設施條例》及其《規例》,依據水喉業界、相關技術及慣例等的最新發展修訂相關條文。檢討包括業界人士的角色和責任、技術要求及水喉物料的標準。水務署將優先處理部份修訂,如涉及持牌水喉匠及水喉工人的職責及內部供水系統物料的標準的相關條文,並於2016-17立法年度提交立法會審議。

  3. 水資源管理

    在減少食水流失方面,水務署已加強執法以管制內部供水系統的滲漏。同時,水務署正與其他政府部門合作,推展一項地下水管測漏的先導計劃,並整合先導計劃的經驗,以便向業主推廣為其私人地下水管進行測漏和維修。

  4. 採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

    建築信息模擬技術是目前建造業界的嶄新技術。這技術可讓建造業專業人士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設計和建造工作。建築信息模擬可把建造過程中需要作出變更的情況減至最低,同時也能減低風險,令項目成本在各個階段下都更清晰明確。我們會致力在二零一八年起開展設計的主要政府基本工程項目中,採用這項技術。承辦設計或建造相關工程項目的顧問公司及承建商均須採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

    6 發展局在2016年6月1日成立國際專家小組(下稱「專家小組」)。專家小組一共有五位成員,包括三位海外和兩位本地成員。三位海外專家分別來自英國、澳洲和加拿大,均擁有豐富水務行業的經驗,並有參與國際組織的工作。兩位本地專家,其中一位為資深的水務顧問,另一位是醫學教授。

  5. 推動綠色建築

    自二零一一年起,所有發展項目的環保及適意設施如要獲得總樓面面積寬免,先決條件是必須根據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綠建環評」登記認證。為進一步在私營界別推動綠色建築,屋宇署將於二零一七年委託顧問進行研究,以檢討現有安排。有關研究涉及多個範疇,當中將探討收緊上述先決條件的可行性,如規定發展項目必須符合某些最低的環境標準,其環保及適意設施方可獲批總樓面面積寬免,以及採用以表現為本及考慮個別地盤情況的方法,釐定總樓面面積寬免上限。

  6. 城市林務

    我們會推動以整全的作業方式,建立城市林務策略,發展良好城市樹藝作業,推廣豐富植物多樣性和提升地方生態環境,以發展可持續的城市景觀。我們亦會協助樹藝及園藝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制定資歷架構,推動和提升樹藝及園藝行業能力。

  7. 修復老化排水系統

    香港有大約2 400公里的地下雨水渠,包括無壓力喉管和箱形暗渠。這些雨水渠已經使用了數十年,並且正逐漸老化和損耗。我們會為老化的排水系统進行勘查,並進行所需的修復工程,以減少因喉管崩塌所造成的水浸風險及安全隱患。

持續推行的措施

  1. 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

    我們自二零零八年公布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策略》)後,推行了多項水資源供求管理措施,為香港做好準備,以應對氣候變化、持續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挑戰。為加強我們的應變能力及為應付難測的變化和挑戰作更好準備,我們會於二零一七年完成顧問研究,以更新和優化現有《策略》。

  2. 發展海水化淡

    水務署正為第一階段的將軍澳海水化淡廠進行設計工作,該廠的食水產量為每日135 000立方米,其後可擴展至每日270 000立方米,滿足本港5%至10%的食水需求。就着輸送海水化淡廠生產的食水至供水系統的水管,水務署已利用內部資源大致完成相關的詳細設計,並計劃於二零一七年開展水管敷設工程。

  3. 智管網

    水務署正繼續建立由約2 000個監測區域組成的「智管網」以持續監察管網的健康狀況。截至二零一六年年底,水務署已完成建造大約970個監測區域,另430個在建立中。水務署亦已經批出建立另外85個監測區域的建造合約和設計餘下的515個監測區域的兩個顧問合約。此外,水務署會於二零一七年年初為智管網管理電腦系統進行招標,該電腦系統將用作分析從監測區域內安裝的感應器所收集的數據。另外,為了進一步協助早期識別及處理狀況不佳的水管,水務署已聘請顧問研究利用資料勘探技術以預測水管爆裂的機會。

  4. 節約用水及再造水

    在加強節約用水方面,水務署於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中舉辦了「節約用水週」,並藉此活動積極推動社會各界的參與。於「節約用水週」期間,水務署推出了餐飲業及酒店業的「用水效益最佳實務指引」,以鼓勵私營機構進行用水審查。水務署會再接再厲,繼續加強與不同持份者的協作,推廣節約用水。另外,除了推出已超過200間小學參與的「惜水學堂」節約用水教育計劃,水務署會將節水教育向幼稚園推展。除此之外,位於天水圍的水資源教育中心的設計工作已開展,以取代現時的臨時中心。

    在發展新水源方面,我們正繼續推展於新界東北部(包括上水和粉嶺)使用再造水作非飲用用途的工作。相關的基礎設施將分階段建設,而水務署已大致完成前期基礎設施的設計工作。另外,水務署將於二零一七年完成相關的財務及法律框架等方面的顧問研究,並會持續推動在合適的新政府工程項目中使用循環再用洗盥水及集蓄雨水系統。

  5. 綠色建設

    為推動在工務工程中施行低碳建造、減排及採用再造物料,我們會繼續推行措施,包括推動在工程項目中使用電動車、在工地的建造機械採用生化柴油作為燃料、採用綠色工地辦公室、以及使用廢玻璃作為填海工程的填料。

  6. 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

    為推動上游更優質的園境規劃和設計,以及下游更完善的植物管理和護養,我們會繼續改善樹木風險管理策略,推廣技術通告和指引,提升樹木個案的緊急應變安排及通報機制,以及透過公眾教育和宣傳計劃推廣正確樹木護養。

  7. 文物保育

    我們在多項文物保育措施上取得良好進展:

    1. 我們於二零一六年成立保育歷史建築基金,以資助公眾教育、社區參與和宣傳活動,以及學術研究,並正式將政府現時有關歷史建築保育的部分措施和工作,包括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活化計劃)和維修資助計劃,納入基金的資助範圍。在新成立的基金下,我們優化了維修資助計劃,包括由二零一六年十一月起將每個項目的資助上限由100萬元提高至200萬元,並將涵蓋範圍由私人擁有已評級歷史建築,擴展至由政府擁有並出租予非牟利機構的法定古蹟和已評級歷史建築。另外,基金正陸續推出針對保育歷史建築的公眾參與項目及主題研究的新資助計劃;
    2. 活化計劃至今已推出了五期,涉及19個歷史建築項目,其中八項已完成活化並對外開放,當中四個項目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保護獎項。我們會繼續加強與非政府機構的協作;
    3. 在無損樓宇安全和衛生標準的前提下,我們在二零一六年更新了有關的作業備考及實用手冊,增加樓宇管制的彈性,擴大了為歷史建築進行改動及加建工程的空間,從而進一步活化歷史建築。二零一七年,我們會進一步更新實用手冊,加入更多近年活化再用項目的實用例子作為研究個案,為業界及保育人士提供參考;
    4. 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第53章),於二零一六年把三幢歷史建築,即柴灣舊鯉魚門軍營第七、十及二十五座,宣布為法定古蹟;
    5. 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已確定1 342幢歷史建築7的評級。古諮會會繼續為歷史建築評級,並着手處理1 444幢歷史建築名單8的餘下項目及由公眾建議作出評級的新增項目/類別;以及
    6. 二零一六年,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舉辦了連串公眾教育計劃及活動,旨在鼓勵社區人士參與文物保育工作,例如:於二零一六年一月至四月在YHA美荷樓青年旅舍、綠匯學苑、元創方和石屋家園舉行音樂表演;於二零一六年三月至四月邀請弱勢社群團體參觀景賢里;於二零一六年六月至十二月舉辦「古蹟展『新』機II」巡迴展覽;於二零一六年七月、八月、十月及十一月的特定周末舉行「景賢里公眾開放日」;於二零一六年十月至十一月舉行「2016古蹟周遊樂」;以及由二零零八年起,出版雙月通訊《活化@Heritage》,專題報道有關文物保育的事宜和介紹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的工作。
  8. 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

    我們會繼續進行「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提升政府人造斜坡安全,並美化這些斜坡,同時為已知有風險的天然山坡緩減山泥傾瀉風險,以及為私人斜坡進行安全篩選研究。我們會繼續致力推行有關斜坡安全的公眾教育,包括加強公眾對緊急事故的應變準備。

  9. 防洪

    我們正檢討各區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以評估這些地區的水浸風險,並提出改善措施,以應對新的發展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元朗、北區、跑馬地、東九龍及西九龍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經已完成。我們現正為沙田、大埔、西貢、港島北、大嶼山及離島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進行檢討研究。我們亦繼續進行河道氾濫風險研究,為容易氾濫的河道制訂氾濫警報系統及緩減措施,以加強保護該等河道附近的居民。我們會繼續進行工程項目改善排水系統,包括跑馬地地下蓄洪池的第二期工程;該工程進度良好,第一期工程於二零一五年三月投入運作。

    7 這數字包括已被納入香港1 444幢歷史建築名單的歷史建築(當局曾於二零零九年三月至九月期間就該名單所列建築物的建議評級諮詢公眾)及由公眾提交超過200個新增的建議評級項目。

    8 若有切實需要及早作出評級,古諮會將會靈活地提前討論個別新增項目的評級。

  10. 活化明渠及河道

    我們會繼續為元朗市中心明渠改善工程進行設計,以提升該區的環境質素和明渠的生態價值。

    我們亦正進行顧問研究,探討具體可行方案,在進行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發展區的排水規劃時,為其他明渠及河道加入活化水體意念,務求在有效排水的同時,促進綠化、生物多樣性、美化及進行近水活動等目標,建設可持續排水設施及提供更美好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