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港鐵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承建商委聘的獨立考古專家,在啟德發展區內的沙中線土瓜灣站工地發現一口屬宋元時期的方形石井(J5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而隨著工程的開展,相繼在工地內發現其他文物和遺蹟,大家進一步關注政府應如何保育、詮釋及展示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和遺蹟。經過獨立考古團隊和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專家研究後,我們建議將大部分的遺蹟作原址保留,日後可供大家欣賞和了解香港悠久和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今次在沙中線土瓜灣站工地發現的遺蹟及文物,具有甚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它們的歷史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時期,較晚的則是清末民初、以至上世紀六十年代。這些考古發現對了解香港的歷史和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研究和教育價值。我們建議將原址保留的遺蹟,除了上文提到的石井(J5井)外,還有兩口井(即J1井和J3井)、一些石砌房屋和建築構件、路徑、以及前馬頭涌河岸的石結構等。至於其他出土文物,例如陶瓷碎片、銅錢及有機的木構件遺存等,我們作特殊的文物保護護理後移走保存,或作詳細記錄後移除。另有部分的遺蹟,包括一口石井(J2 井)和一段與其連接相信是二十世紀初的引水槽,以及在通往北帝街行人隧道工地內發掘到的石砌結構,則希望聽取大家的意見後再決定如何保存。
這次豐富而重要的考古發現,我們雖感到自豪和雀躍,但應該如何好好去保育它們、如何透過合適的詮釋去展示它們,方便大家了解這一段重要的香港歷史和文化,確實是一門學問,當中也存有不少挑戰。我曾在今年4月的「隨筆」中提到,展示J5石井的其中一個值得考慮的方案,就是與擬議的宋皇臺公園作綜合規劃。事實上,因應土瓜灣站工地的考古發現,我們計劃擴大考古範圍,包括舊機場北停機坪近太子道東和宋皇臺公園一帶。如果日後有更多的考古發現,我們會再考慮適當的保育方案。長遠來說則可考慮把現有的九龍寨城南門遺蹟、龍津橋遺址及土瓜灣站的考古發現串連起來,成為地區古蹟步行徑。
至於位於將來土瓜灣站車站大堂中心範圍的遺蹟,包括一個石井(J2井)和引水槽,因它們所處的位置會影響車站的建造和未來的運作,它們的保育面對不少技術困難。我們參考了海外及內地一些文物保育案例,提出幾個可行的保育方案供社會考慮。我們將不同的保育方案對文物的影響、所涉及的工程風險、所需的社會成本、財務承擔、對沙中線通車的影響、以及將來公衆能否有機會觀賞等各方面列出,讓大家可以進行知情的討論。採納那一個保育方案最能夠平衡文物保育的需要及公衆利益,當中的考慮絕非只是財務承擔這般簡單,政府會虛心聆聽大家的意見。作為古物事務監督,在決定採納那個方案時,我必須考慮上述各因素和各方面的意見,並小心聽取古諮會的建議,尤其是它就考古遺蹟的文物價值的考慮。
在我們建議原址保留土瓜灣站工地發現的大部分遺蹟,並提出多個方案以保育J2井連引水槽後,至今已經先後向古諮會和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介紹並聽取其意見,其中古諮會委員更實地考察了遺蹟,並擬在本星期再次召開會議。我們相信大家通過理性和成熟的討論,最終可以找出一個既能妥善保育有關遺蹟,又合乎公衆利益的保育方案,讓這些珍貴的歷史與文化遺蹟透過合適的詮釋,在市民大眾面前展示出來。
2014年11月30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