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水務署展開了大規模的水管更換和修復計劃,工程分階段全面更換和修復約3 000公里的老化水管。這些水管大部分都已敷設超過30年,使用年限快將屆滿,維修保養的工作不但日趨困難,費用也日漸高昂。直至今年3月,有關工程已經完成了92%。預期整個計劃可於今年底前大致完成,大大改善供水網絡的狀況。
這計劃有效地降低了水管爆裂及滲漏率。水管爆裂的宗數已由2000年的每年約2 500宗,減少至2014年的約170宗。水管滲漏率亦由高峰期的25%,下降至2014年的16%,估計整個計劃完成後滲漏率將進一步減低至15%,但這個滲漏率仍有改善的空間。
我們明白水管滲漏、甚至爆裂對市民大眾造成極大不便,因此,即使今年底可完成更換或修復約3 000公里的老化水管,我們的工作並不就此結束。但再靠更換和修復水管來維持供水管網的健康狀態,已不再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方案。
今年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其中一項新措施,就是研究及逐步建立全面的「智管網」。隨著近年感應器及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透過在地下供水管網安裝感應器收集數據,並建立區域監測系統,便可為水管把脈。同時,利用智能管理系統對網絡進行表現分析,可監察水管滲漏情況;再加上其他技術(例如資料勘探)來預測水管爆裂的機會,便可及早發現和處理狀況欠佳的水管。
事實上,不少外國城市都已建立智能管網及區域監測系統來管理水管網絡和處理滲漏問題,成效顯著,例如以色列、馬尼拉及里斯本等。
水務署計劃逐步建立的「智管網」,是將全港劃分為約2 000個監測區域(包括現有的約650個)。至於在供水管網安裝感應器,其做法猶如做「微創手術」,即在路面作小規模開挖,找出相關水管並安裝感應器。相比更換水管要開挖整段路面,「智管網」需要開鑿的路面範圍有限,對道路使用者和市民所造成的不便可減至最低。署方現時正與有關服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合作,逐步展開研究和試驗,待相關工作完成後,就可確定全面推行「智管網」的時間表。
始終,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活的必需品,不可或缺,對未來的持續發展也很重要。人口不斷增長、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加上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都對全球非常有限的水資源構成嚴重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未雨綢繆,設法減少水資源的流失。
2015年4月12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