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建築物節能

全球關注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過去兩周在巴黎舉行,百多個國家就具體減排目標的新協議不斷磋商,以期把全球暖化的幅度限制在攝氏兩度之內。事實上,過去多年世界各國一直都在減排問題上爭議不休,而氣候變化的危機亦已經迫在眉睫﹗

今年氣候大會其中一項值得留意的事,便是會議舉行期間的其中一天首次獲訂為「建築日」 (Buildings Day),期望喚起公眾對建築物在能源消耗上的關注。根據大會資料,目前全球超過三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均與建築物有關,到2050年時有關的排放量更可能會倍增﹗就此,十八個國家及逾六十個相關機構便在「建築日」宣布組成聯盟,期望推動全球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目標是在2050年讓所有新建築物達致「零碳排放」,及翻新舊建築物以改善能源效益。

這個聯盟的目標可謂相當大「野心」,可能不少人也會懷疑是否真的能夠實現。然而,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我是希望他們能夠成功的,而隨著建造業技術和其他創新科技的進步,我期望世界各國都能拿出決心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或許有一天讓大部份新建築物「零碳排放」便不再只是「夢想」。

在香港而言,建築物佔全港耗電量約90%,有關耗電量佔全港60%溫室氣體排放。為了減少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近年特區政府已著力推動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包括在八千幢政府樓宇推動了「綠色建築」,例如位於啓德最近落成啟用的新工業貿易大樓,得到2014年環保建築大獎,及同時獲得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綠建環評」和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的「能源和環境設計領先認證計劃」的最高級別鉑金級認證,為業界起了積極示範作用,鼓勵私人項目多採用環保節能裝置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在2009/10至2013/14年度期間,政府建築物已減少5%的用電量,並計劃未來五年在2013/14年度的基礎上再減5%的用電量。在私人樓宇的能源效益方面,在2012年實施的《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要求新建樓宇及現有建築物進行主要裝修工程時,樓宇設備須達到基本能源效益標準;又規定商業建築物須每十年進行一次「能源審核」並公開能源使用指數。

因應社會和科技的進步,機電工程署上周五剛根據條例刊憲頒布了《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的2015年更新版,進一步提升建築物裝備及裝置的能源效益標準,新版本將於明年九月全面實施,主要是收緊及擴大管制四類主要屋宇裝備裝置,即電力、空調、照明,以及升降機及自動梯裝置的能源效益標準,包括提升各類裝置效能、安裝自動化的系統控制,及設置方便監測能源使用量的儀器等。新推出的守則較現時使用的2012年版更嚴謹,能提升百分之十的能源效益。我們預計至2025年,該條例可為本港所有新建築物節省約50億度電,相當於約一百多萬個家庭一年的耗電量總和,或等於減少排放350萬公噸二氧化碳。我們亦相信,建築物屋宇裝備裝置的能源效益改善後,對於日後入住或租用的使用者都有好處,包括可以節省電費,而整體環境亦可同時受益。

展望未來,香港將於2017年度舉辦「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亅,屆時各國專家將會雲集香港,探討最新發展和面對的挑戰,我們應該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向世界展示我們在「綠色建築」特別是節能方面的成就。特區政府亦會繼續與時並進,因應社會情況和最新科技發展,適時更新對建築物能源效益的規管。然而,同樣重要的是每個巿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環保節能的意識,例如要「有手尾」熄掉不用的電器。氣候變化是全人類正面對的大課題,讓我們一同身體力行、節能減排,為我們下一代留下一個繼續宜居的地球。

2015年12月13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