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機遇 擴展東涌

位於北大嶼山的東涌是一個有全面規劃的新市鎮,根據2007年經修訂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東涌規劃人口容量最高22萬,目前人口尚未到達規劃的一半,僅逾8萬人。不過,隨著東涌附近多項大型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橋港方口岸及香港連接路、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陸續完工,東涌的策略性位置,將有助它發揮潛力成為區域內具吸引力的商業及旅遊樞紐,為該區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我們剛公布的「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第二階段公眾參與,就是要掌握上述機遇,將東涌向東、西兩面擴展。初步土地用途方案如下:(一)東涌西:以「平衡發展和保育」為主題,利用休耕農地並在東涌灣附近作有限度填海最多約14公頃,增加房屋用地,同時保存及優化鄉郊地區的歷史風貌與特色;(二)在東涌東即大蠔灣對開以西填海造地最多約120公頃,建議有兩個主題發展方案可考慮。一是「宜居城市」方案,即增加在擬建港鐵站附近的發展密度,容納更多人口;二是「經濟活力」方案,提供房屋供應並建設商業樞紐。

去年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中,公眾普遍認同東涌具有發展潛力,對在東涌東填海沒有很大的反對意見,而對東涌西則認為不應填海而要發展休耕農地,並且盡量減低對東涌灣及東涌河生態和環境的影響。但如果不進行填海、不進行較大規模的發展,東涌西的發展潛力會受到極大局限。單以現時東涌西的人口規模,無可能支持興建一個新的鐵路站,因而難以兼顧滿足房屋需求、改善整體交通連繫、利用交通樞紐優勢、均衡分配設施和休憩用地、推動經濟發展、可持續城市設計及保存古蹟和生態等等按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所得意見而制訂的規劃目標。

過去十多年,東涌新市鎮的發展經常被形容是「龜速」,地區上不少居民亦不時對交通、就業、社區設施等問題有意見。其實,東涌的規劃一直按照《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但提供各類社區設施包括學校、公園、圖書館、醫院、警署等須配合該區的人口增長。今次我們提出擴展東涌,就是要將東涌建設成一個更理想的新市鎮。

讓我在此簡介東涌東、東涌西的初步土地用途方案,方便大家考慮。

東涌東「宜居城市」方案是根據運輸主導發展的概念,提高擬設的東涌東港鐵站500米步程內的住宅區的發展密度,地積比率為5倍和6倍;東站毗鄰則發展為一個混合住宅和商業用途的都會中心區,住宅用地地積比率分級降至北面及海濱附近的4倍和3倍。至於「經濟活力」方案,則會預留較多土地作商業發展,為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商機。我們在這方案內又會預留約45萬平方米樓面面積作辦公室/區域零售/酒店用途,並在東南面邊陲規劃有350個泊位的遊艇停泊處,填海區北面則闢地設海濱餐飲和零售設施。「宜居城市」方案及「經濟活力」方案分別可提供38,000個和33,000個住用單位,而規劃人口分別為111,000及 95,000。

東涌西的整體發展密度較低,平衡發展與保育,填海規模大量縮減並避開泥灘和紅樹林,初步評估不會影響東涌灣海水的流動。因應東涌第39區的公屋項目,南部沿東涌路一帶背靠大東山,發展密度會較高,住宅用地地積比率為5倍和6倍。逸東邨毗鄰則採用3倍、近村落一帶為1.5倍、東涌河河口附近為0.75倍、填海區則是3倍和5倍;合共提供約15,000個住宅單位,規劃人口43,000。另東涌西會有商業區、海濱長廊和GIC設施等。整個擴展研究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保持均衡,務求建立和諧共融的社區。

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期兩個月直至7月21日,請大家積極參與我們舉辦的各項活動:簡介會、社區工作坊、公眾論壇、巡迴展覽、焦點小組會議及網上平台和我們交流,以便我們擬備一份適切回應社會期望和需要的發展大綱。

2013年5月26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