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工程創科 提升生活質素

2016年,世界政經局勢經歷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轉變,英國在初夏決定脫歐,商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些轉變告訴我們,當前世界各地正處於一個共同塑造未來的關鍵時刻。為推動科技創新,並提升香港持續發展的能力,機電工程署上月在香港科學園舉辦「創科論壇2016」,吸引了超過300名海外及本地各界翹楚交流經驗和心得,冀能啟發大家的想像,並提出創新的方案,把香港發展成一個可持續再生的智慧城市。

論壇的主題為「想像∞創新∞香港」,涵蓋了六大範疇,包括「未來城市」、「未來之家」、「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未來城市交通」、「未來城市的能源」和「香港50年後的發展」等。專題小組討論了多個議題,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最新城市化發展趨勢、香港基建發展等。我鼓勵與會者跳出固有框架,並邀請學術界、企業、社會各持份者和政府共同發揮創意,引進創新科技,提升市民未來的生活質素。

鼓勵再生設計

英國牛津大學史蒂夫•雷納教授(Professor Steve Rayner)在論壇演辭中指出,我們必須將「損害控制」(damage control) 的概念轉化為「再生可持續性」(regenerative sustainability)觀念,才足以應付種種挑戰。「緩減和適應計劃」可以增強社區在減少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壓力方面的能力,同時保持公共服務質素及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運作。不過,我們必須加強應變能力,配合創新的思維,宏觀的視野,以協助改變我們面對氣候變化的規劃、基礎設施和生活方式,使香港成為一個更靈活和宜居的城市。

探討可持續生活方式

現時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我們應思考如何應用一些技術去改善長者的生活水平,而智能生活技術正好為長者提供更安全和更理想的健康監測服務。我們可以透過豐富的想像力,把完全不同的事物串聯起來,例如螃蟹有外骨骼保護牠們的內部器官,其外骨骼與附接的神經和軟組織可以一起幫助螃蟹移動。以此概念,我們可以藉著電子、通信和機械設計方面的發展,設計出符合人體結構的便攜式外骨骼,便能夠幫助老年人的起居活動。

又例如,直流電分配是一種既安全又便利的現代電力傳輸方法,現今大多數家用電器已由直流電驅動,這包括LED照明、電腦、電視和音響設備。即使是更高功率的電器,如空調、洗衣機、炊具都可以以直流電驅動。因此,直流配電實際上是一種更方便的供電方法。時至今天,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技術已經可以廣泛在家中安裝及使用,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有可能在未來數年內被普遍使用。

另外,無人駕駛車輛的研發,已成為過去十年汽車工業中最熱門的話題。雖然無人駕駛車輛仍然看起來像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許多行業分析師和汽車製造商均預測,真正的無人駕駛車輛將在2020年左右,在公共道路上運行,為我們的新一代提供更優質和潔淨的環境。

創構未來城市

論壇上,來自機電工程署的五位有遠見的年輕工程師,亦一起討論和提出了一些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可行方法。除了沿用現有的基礎設施,他們還介紹了人類移居海洋的概念。

我們可以運用想像力,將舊有的概念加入現代元素和設計技術,去進行再生設計。以荷蘭為例,其人口密度為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於當地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積容易遭受洪水侵擾,荷蘭政府因此擬定大規模的防洪計劃,包括興建沙丘、堤壩和水壩,並填海造地,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弗萊福蘭島,以保護國民不受洪水威脅。

由於荷蘭擁有十幾個世紀的治水經驗和豐富的知識,可以協助或與其他國家分享心得。荷蘭提出的「水上村落」是一個揉合舊概念的新設計,這個概念可以在柬埔寨的「洞里薩湖」和香港的「香港仔」找到。荷蘭人設計的「浮動房屋」,採用已有可回收的材料和現代技術,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住屋,而且為國家提供可行的土地解決方案。當然,不同地方有不同背景,我們不能全盤照搬別人的做法,但這不失為另類的構思。

香港是一個充滿創意和致力推動創新的城市,我們若能大膽地告別因循守舊的思維和框架,努力尋求突破,與大眾同心建立互信協作,求同存異,相信我們將可為下一代創構一個更靈活和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局長聽取機電工程署署長介紹在場展出的先進互動電子展板。
局長聽取機電工程署署長介紹在場展出的先進互動電子展板。
局長為論壇致開幕詞。
局長為論壇致開幕詞。
局長與主辦單位及一眾嘉賓合照。
局長與主辦單位及一眾嘉賓合照。
是次論壇反應熱烈,出席人數逾300人。
是次論壇反應熱烈,出席人數逾300人。

2016年12月25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