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往開來 發展岩洞

在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上,政府提出近岸填海外,還有發展岩洞。早於九十年代,我們為了滿足社區需要,已把若干公共設施安置在特別建造的岩洞,例如赤柱污水處理廠、港島西廢物轉運站。所以,香港早有利用岩洞設置設施的經驗。今天香港土地匱乏,如果能把部分設施遷入岩洞,釋放土地興建房屋或作其他用途,不失為一個開拓土地來源的方法。

過去我們委託的顧問研究顯示,香港有約64%的土地適合進行大規模的岩洞發展,這些土地恰巧位處市區或市區附近,而且,香港地質適宜發展岩洞。不過,目前政府僅有五個特定用途的岩洞發展項目,對比我們日常生活經常用到的地下鐵路車站及地下零售設施,這些具備潛力的土地有待積極開發。

我們早有發展岩洞的經驗,例如於1995年完成的赤柱污水處理廠。因為赤柱地面沒有適合的土地,政府選擇岩洞作天然屏障,完全覆蓋污水處理廠設施,並融入周邊社區和環境。該設施是香港首個建於岩洞的公共設施,也是東南亞首個同類型設施,佔地約一公頃,服務27,000位居民,每天處理11,600立方米污水。

其他設置於岩洞的設施,還有於1997完工的港島西廢物轉運站和狗虱灣爆炸品倉庫。近期的則有2009年香港大學將西區海水配水庫遷入岩洞,以騰出土地發展百周年校園,這亦是香港首個利用岩洞建造配水庫的實例。

今年首季,我們公布的「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文件,提出三個岩洞發展的可行選址,建議將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西貢及深井的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預計可釋放約6.3公頃市區土地。第二階段公眾參與已於6月下旬結束,我們委託了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獨立整理和分析,以訂定下一步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們汲取赤柱污水處理廠運作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公共設施遷入岩洞進行研究工作。上月底渠務署展開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可行性研究的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至10月18日,期間會有巡迴展覽和公眾論壇,就市民關注事項的初步技術評估結果,以及可行性研究的最新進展和建議,進一步諮詢市民。

沙田污水處理廠佔地約28公頃,是香港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服務沙田和馬鞍山區約63萬位市民,設計每天污水處理量為340,000立方米,現時每天處理250,000立方米污水。

在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期間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約72%受訪市民認同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可改善社區和環境,尤其是氣味和景觀方面。

我們委託的研究顧問曾經覆檢重置選址,並與其他四個區域進行比較。選址初步建議在亞公角女婆山,其他四個供比較的區域有石門、馬鞍山、九肚山南及九肚山北。在考慮了多個主要因素,包括地質、對現有污水系統的影響、土地業權、對附近環境及交通網絡的影響,顧問確定了亞公角女婆山是最佳選址。

至於重置選址附近居民關注的氣味和建造岩洞期間爆破震盪的影響,顧問完成的氣味影響模擬分析,初步確定了最合適的通風口位置方案,並透過實施適當的氣味控制措施,以及將通風口設在山上遠離民居的位置,預測的氣味濃度將遠低於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要求的5個氣味單位(OU)。而根據爆破震盪評估結果,預測震盪將遠低於每秒25毫米或13毫米,並可透過先進爆破技術和監控措施,將對鄰近樓宇的震盪緩減至可接受水平。

我們初步構思將沙田污水處理廠騰出的現址,除了供興建房屋外,亦可作其他有利民生的用途,包括提供合適的社區設施、休憩用地如海濱長廊等,以整體優化社區。若搬遷計劃得到落實,預計約於2027年完成,屆時我們會為該土地的用途作詳細規劃,並進行技術和影響評估。

2013年8月4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