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參與 保育歷史建築

「2013古蹟周遊樂」開始了!今年我們以法定古蹟或已獲評級的學校歷史建築為主題,配合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以「教育」為國際古蹟遺址紀念日的年度主題。本月起至10月,17所具西式建築風格的學校和13所中式傳統書室會開放予公眾參觀。

上周初,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在金鐘太古廣場舉行了「2013古蹟周遊樂」開幕典禮。大家有興趣可透過瀏覽文物保育網站(www.heritage.gov.hk)下載「2013古蹟周遊樂」的小冊子,趁假日或閒暇去參觀,還可參加由個別學校和書室提供的免費導賞團,收集精心設計的歷史建築蓋印,留為紀念。

香港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不少具特色和風格的建築物,經過評級後,部分被列為法定古蹟。參與今次「2013古蹟周遊樂」的學校和書室,各有其歷史建築的特色和風格,部分經過復修並活化,大家可以透過參觀活動,了解香港的學校建築及其歷史發展。我先在此簡介部分學校和書室,讓大家有所掌握。

17所學校之中,我們先從香港島出發,在薄扶林道的伯大尼修院,自2003年起租予香港演藝學院,成為該院的電影電視學院。修院於1875年由法國外方傳道會所建,既是患病傳教士的療養院,又支援傳教士在東亞地區的傳教工作。1974年修院關閉,之後曾租予香港大學。修院最突出的是其新哥德式的尖頭窗及尖頭拱形柱廊。

轉到九龍區,旺角亞皆老街的拔萃男書院,其主樓屬香港罕見的意大利風格。書院原址在香港島,孫中山先生曾於1883年就讀。該校於1926年遷到旺角現址。

位於新界西貢清水灣道的香港三育書院,保留了五座古老的建築物,它們有用紅磚建成的行政樓;1930年代「流線型」裝飾藝術風格的中學部;簡約新古典裝飾藝術風格的男生宿舍,以及兩座屬新古典風格的教員宿舍。

而13所書室全都位於新界和離島,它們有以傳統的卜卜齋教學、有專為氏族子弟準備科舉,亦有為紀念祖先而建。

以卜卜齋形式教學的書室,分別位於屯門掃管笏村的含英書室、元朗十八鄉白沙村的五奎書室、元朗廈村新圍的士宏書室,以及粉嶺粉嶺圍的思德書室。它們有曾開辦過現代化小學教育服務,至今部分成為村民的聚腳點。

清朝年代,香港氏族子弟亦有投考科舉,希望能夠高中。在沙頭角上禾坑的鏡蓉書屋,由李氏建於清初,供子弟準備科舉考試之用。書屋於乾隆年間重建,但隨著科舉制度被取消,書屋改名為鏡蓉學校。

大埔大埔頭村的敬羅家塾,其復修工程於2001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奬優異項目奬。敬羅家塾由鄧氏十三世祖玄雲、梅溪及念峰公於明朝所建,以紀念第十代先祖敬羅公,為大埔頭鄧族家祠,曾作書室之用。二十世紀初曾作為啟智學校的校舍,直至1953年。書室現為鄧氏族人聚會及舉行傳統節日活動的地方。

「古蹟周遊樂」今年踏入第三年,原為2011年文物保育國際研討會的特備節目。舉辦以來,廣受香港市民及海外旅客歡迎,我們希望透過繼續舉辦此類型公眾教育活動,讓公眾感受到文物保育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並透過參與活動了解政府的文物保育工作。

早前我在「局長隨筆」中提到,我們正與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檢討文物保育政策。古諮會為今次檢討特別成立兩個工作小組,分別就政策和策略,以及在技術層面進行深入討論。兩個工作小組已舉行多次會議,並正約見不同範疇的持分者,包括立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相關專業團體及關注小組,以及歷史建築的業主,收集各界對不同課題的意見。透過今次檢討,大家可以就文物保育政策作更深入的交流。在此,我十分感謝古諮會各成員,連月來為今次檢討所付出的寶貴時間和精力。我希望古諮會繼續努力,也希望透過這次政策檢討,使到文物保育工作可以繼續向前邁步。

2013年9月15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