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之中,政府的公共設施與我們息息相關。很多人從在醫院出生的那刻,至走到人生終結在火葬場告別摯親的一瞬間,都可能無可避免地用到這些設施。大家可知道,大部分公共設施是由建築署負責策劃、建造、監察及保養的。署方同事們一直在背後默默耕耘,在設計和建設社區設施時多想一步,致力為市民建造「以人為本、可持續兼具成本效益」的公共設施,並從而推廣建造業內的最佳作業守則,提升市民的生活環境質素。近年,有不少公共設施項目屢獲專業奬項便是明證。以下讓我和大家分享一些例子。 醫院是眾多公共設施中最重要的其中一個類別,因為它關乎我們的健康。建築署同事在設計和建造這些設施時,一直不忘與時並進。去年啟用的北大嶼山醫院,便是依據最新的醫院設計方向,優化了感染控制的規劃,再配合病人為本的細緻設計和暢道通行等。這項目其中一個具創意的特色,是在醫院大樓的平台位置闢出地方興建一個附有大量綠化且景觀優美的復康公園,為病人和醫院員工提供一個謐靜和有助康復的環境。
可持續建設在環境中做起 在推廣可持續建築設計發展上,建築署亦不忘在教育和學習環境中做起,例如屯門第55區的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和觀塘聖言中學,它們都彰顯了建築署可持續發展的建築理念。學校的設計盡量採用了天然光源和通風,再結合一些綠色特色設計例如太陽能發光的二極管燈、具備能源效益的空調系統和抽風設備,不但可以減少能源消耗,更能製造再生能源。前者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境內社區建築類別優異獎,後者則獲美國綠色建築議會頒發綠色學校中心2013全球最綠學校奬。香港濕地公園則是另一個實踐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例子,它的建築和園景設計更享譽國際,這從其保護區、構建物、棲息地、訪客中心及所採取的建築物料可見一斑。
照顧市民及社會的情感價值 其實,公共設施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反映市民及社會的情感價值,就以在赤柱、尖沙咀及西貢的海濱項目為例,它們是以開放和顧及使用者需要的概念設計,這些都是我們設計公共空間的重要元素。其中赤柱海濱長廊和西貢海濱公園在去年分別獲得「優秀公共空間大奬2013」的優秀海濱地帶大奬和榮譽奬。此外,赤柱市政大廈透過簡約的設計手法,重新演繹地區的墟市風貌,並配合地區特色,在狹隘的都市環境擴大舒適的休憩空間。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的設計則融入了露天廣場的概念,靈感源於中國傳統的「百寶格」,並透過「鉸剪梯」融合戶內外的環境,以現代手法重新演繹傳統風格。至於近年落成位於鑽石山及和合石的火葬場和靈灰安置所,同事透過園林設計手法,紓緩家人的傷感,及扭轉大家對這類設施的觀感。以上新設施備受市民欣賞,最近有旅遊雜誌甚至推介這些建築物為香港旅遊的新景點。 上述例子都是同事們一直在背後努力的成果,希望大家可以為我們在工作、學習及生活上能有這些公共設施而感到自豪並在餘暇時抽空到訪。建築署的同事願意聆聽大家的寶貴意見,共同建造使我們更感愜意、更自豪的美好環境。 |
|
2014年5月11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