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建造業面對成本高、人手缺的挑戰,政府一直鼓勵業界積極應用創新科技,以提升生產力、成本效益及安全表現。建造業議會一向是我們的友好夥伴,其位於九龍灣訓練中心的「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CITAC)去年11月底開幕,給予業界多一個平台,展示和引進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先進建造技術、機械和材料,並鼓勵公眾與業界人士切磋交流,探討如何把創新科技應用到建造業各個範疇。今次我邀請了中心經理帶大家前往參觀。 中心有5個展區,分別為「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和「無限化」展區,當中包括鼓勵業界研究如何透過嶄新科技,將部分工序轉移到工場預製;介紹如何利用物聯網等平台技術,讓連線的裝置輕鬆安全地與雲端應用程式及其他裝置進行互動;展示透過智能機械化裝置,達至「人機合一」;推介採用「新工程合約」模式等,藉以提升項目的管理效率、成本效益、生產力、職安健水平等。公眾人士可透過手機掃描二維條碼,更具體了解不同展品的技術及功能。 除了上述5個展區,中心亦設有「小發明區」,展示前線工友建議的一些創新小工具,例如「室內空氣消毒機器人」,以機械代替人手,在通風管道內進行打掃、吸塵、紫外線消毒、檢查和記錄等工序。不要小看這些「小道具」、「小發明」,工友簡單及憑直覺的創意,可協助建造業從業員更有效及安全地處理日常的工作。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我同意中心經理溫啟康所指,創新科技發展已成為世界潮流,建造業也應該與時並進。我們鼓勵香港和外地建造業界多作交流,積極探討如何將最新技術應用到工地上。目前中心展出約30項展品,部分發明仍在研發階段,但大家可以一同思考,發揮無限創意,推動產品或技術不斷改良,尤其是前線工友,可以給予管理層更多意見,令整個業界得益。 將工序機械化 加強工地安全 早前我在隨筆中也為大家介紹過「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或簡稱BIM),以及「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的概念,兩者均為建造業界帶來不少好處。我樂見近年業界積極採用智能工具、機械化工序,改善工地安全和工友的工作環境。 中心介紹多項智能化裝置,例如其中一個專為進行檢測及維修工作而研發的「室外煤氣喉管維修機械人」,現已為煤氣公司採用。工作人員只需以搖控方式進行操作,機械人便可在大廈外牆進行不同任務,包括固定於喉管上進行打磨及髹油。另一個是「零重力機械臂」,建造業從業員可以透過機械臂輕鬆操作重型工具。這些發明可以減少工人因繁瑣和重複工作所帶來的勞損,同時降低受傷的風險,提升職業安全和健康,值得推廣。 發展局及工務部門一直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實施安全管理系統、安全監察制度、各項安全規管措施、支付安全計劃(在工務工程合約中預留款項,以支付承建商進行工地安全工作項目)、安全訓練、工地安全推廣活動等,致力提升工務工程的工地安全水平。把創新科技融入建造業當中,無疑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工業意外,提升生產力和成本效益,亦有助提高從業員的形象及專業地位,擺脫過往建造業「好天曬、落雨淋」的印象,吸引更多新人特別是年輕人入行。 創新科技一小步,未來發展一大步!我們希望與建造業界朋友一同努力,集思廣益,激發更多創新思維,製造漣漪效應,為行業發展帶來無限可能,引領香港建造業邁步向前。 |
|
2018年1月21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