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保護林村河生態

農曆新年期間,不少市民前往大埔林村許願樹和天后廟許願祈福,但大家對附近的林村河又有多少認識?林村河上游是香港30多條具重要生態價值的河溪之一,其一帶有不同種類的稀有生物,例如香港瘰螈,因此渠務署早年進行「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時,除了治理河道,還極力保育該處的自然生態環境。近日我在渠務署署長唐嘉鴻陪同下到林村河,了解同事背後努力的成果。

大埔林村河源於大帽山、全長約10公里,經梧桐石澗、林村谷、太和、廣福等地方,最後流至吐露港。90年代,林村河谷一帶在暴雨期間經常受到洪水威脅。經周詳規劃設計後,渠務署於2007年至2012年進行了「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透過拉順、擴闊和挖深林村河上游約2.6公里的河段,提升其排洪能力,保護周遭居民免受洪水威脅;並在規劃設計階段、施工期間和完成工程後,採取一系列適切的保育措施,著力保育天然河道、維持生物多樣性,將工程對環境及生態的影響減至最低。

適切保育、還原原生環境

到訪林村河當日,見河水清澈見底,魚兒在山澗游動,雀鳥在石上停留。渠務署工程師鄭敏煒表示,在工程的規劃設計上,他們盡量保留林村河的原有環境,例如在挖深河道時,保留原有天然河床的泥石,待工程完竣後再鋪回河中,盡量還原河床的原生生態系統;另外在河道旁以石籠取代鋼筋混凝土河堤,石籠間的罅隙有助植物生長,從而營造自然生態環境;渠務署同時亦在河道兩岸種植樹木。

鄭敏煒特別介紹由渠務署設計的「之」字型魚梯,這設計是與綠色團體磋商後確立。現時林村河上游共有三條魚梯,設置在河床斜度較大之處,以便河道生物能夠逆流而上;魚梯上亦設有凹位,讓牠們可以歇一歇後再繼續前行。

各種物種數目上升

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列為「近危」的兩棲動物香港瘰螈,為林村河的原生物種。渠務署在開始主體工程前進行撈捕測量,並將這些原生物種遷移至工程範圍以外的河段。當工程完成後,由於河道環境回復至與以往相若,再加上天然河床得以保留,瘰螈又自然地返回以前的棲身地。

渠務署同時委聘生態學專家進行長達4年的工程後生態監察。這項監察剛於2017年年底完成,結果顯示各類物種,包括鳥類、魚類、蜻蜓等的數目都恢復至工程前水平;香港瘰螈的數目則更勝從前,由工程前基線監測到的200多條,至最近記錄到超過500條,證明了工程團隊的保育措施卓然有成,成績令人鼓舞。當日,渠務署顧問及生態學專家佘書生博士亦有即場撈捕瘰螈觀察,發現牠們均狀況良好。

繼續活化全港河道

除了林村河上游外,渠務署過往在梅窩白銀鄉河和鹿地塘河、西貢蠔涌河等治理工程,都有著成功的活化經驗;署方亦會於施工中的黃大仙啟德河加入綠化、園境及生態等元素,務求在完工後將之活化為市區中的綠化河道走廊。

為了讓市民享有一個更宜居的城市,渠務署計劃再接再厲,讓河道活化能夠在全港各區逐步實現。2015年年底,渠務署展開一項活化水體顧問研究,為全港228條主要河段建立包含其河道特性、地理環境、生態特徵等的資料庫,系統化地以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三方面、共十多項的準則,評估其活化潛力。

現時渠務署初步揀選了4條最具活化潛力的河段再作詳細研究,包括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屯門河中游和佐敦谷明渠,並會適時諮詢當區居民、區議會、綠色團體等,令活化方案更能融入社區、得到市民的認同和支持。我期望在不久將來,可以與大家分享更多活化河道的果實,並讓我們一同攜手,努力保護各河道的自然生態環境,讓不同物種得以共存和繁衍。

 
請按上圖觀看影片
為提升林村河上游的排洪能力,渠務署把這條天然河道拉順、擴闊及挖深,並在工程進行時極力保育該處的自然生態環境。
為提升林村河上游的排洪能力,渠務署把這條天然河道拉順、擴闊及挖深,並在工程進行時極力保育該處的自然生態環境。
為提升林村河上游的排洪能力,渠務署把這條天然河道拉順、擴闊及挖深,並在工程進行時極力保育該處的自然生態環境。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右)及渠務署署長唐嘉鴻(中)視察林村河時,聽取渠務署工程師鄭敏煒講解河道的綠化和生態保育措施。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右)及渠務署署長唐嘉鴻(中)視察林村河時,聽取渠務署工程師鄭敏煒講解河道的綠化和生態保育措施。
渠務署工程師鄭敏煒(左)表示,該署委聘生態學專家在工程完成後繼續進行長達4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各類物種,包括鳥類、魚類、蜻蜓等的數目都恢復至工程前水平,香港瘰螈的數目則更勝從前。
渠務署工程師鄭敏煒(左)表示,該署委聘生態學專家在工程完成後繼續進行長達4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各類物種,包括鳥類、魚類、蜻蜓等的數目都恢復至工程前水平,香港瘰螈的數目則更勝從前。
渠務署顧問及生態學專家佘書生博士(左)向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右二)及渠務署署長唐嘉鴻(右一)介紹在林村河棲息的近危物種「香港瘰螈」。
渠務署顧問及生態學專家佘書生博士(左)向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右二)及渠務署署長唐嘉鴻(右一)介紹在林村河棲息的近危物種「香港瘰螈」。
香港瘰螈全身棕色,肚上有橙色斑點,在清澈山澗生活。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完成後,香港瘰螈數目也逐步上升,成績令人鼓舞。
香港瘰螈全身棕色,肚上有橙色斑點,在清澈山澗生活。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完成後,香港瘰螈數目也逐步上升,成績令人鼓舞。
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引入活化水體元素,包括在河道中興建魚梯,讓河裡生物可以往返上下游流域。
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引入活化水體元素,包括在河道中興建魚梯,讓河裡生物可以往返上下游流域。
渠務署在河道旁以石籠取代鋼筋混凝土作為河堤,石籠間的罅隙有助植物生長,從而營造自然生態環境。
渠務署在河道旁以石籠取代鋼筋混凝土作為河堤,石籠間的罅隙有助植物生長,從而營造自然生態環境。
渠務署在河道旁以石籠取代鋼筋混凝土作為河堤,石籠間的罅隙有助植物生長,從而營造自然生態環境。

2018年2月25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