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介紹了位於大嶼山南面的水口,本星期我們移師北大嶼東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首階段工程已於去年底展開,我們在規劃如何發展的同時,也注重生態保育的平衡。早前署理發展局局長廖振新和政治助理馮英倫,到位於東涌西的東涌河視察,了解土木工程拓展署未來在東涌的工程項目計劃。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的第一個階段工程撥款,已於去年10月獲得批核,填海工程於去年12月底展開。第二階段的申請撥款,主要用作東涌東及東涌西的道路及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配水庫、土地平整、食水和污水設施及鄉郊發展工程等,亦用作建設東涌西河畔公園。我們會因應工程項目推展的時間表,適時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開展工程,預計整個擴展計劃於2030年完成。
活化人工河道
東涌河地理位置獨特,既鄰近鄉村及公共屋邨,其中上游河段亦是少數未被渠道化的河流之一,擁有高生態價值,是漁護署指定的其中一條「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土木工程拓展署建議,活化東涌河的一段已被渠道化的人工河道,恢復河流的天然面貌,以改善東涌河各段的生態聯繫,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環境。
廖振新和馮英倫在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副處長(工務)汪志成、總工程師黃國輝等同事陪同下,首先視察東涌河已被渠道化的段落,再到上游一帶視察天然河段,並了解擬興建的本港首個河畔公園的設計構思。現場所見,已渠道化的人工河道兩旁在夏天長出了不少綠色植物,若日後用天然物料修復河床及種植一些水生植物、放置石塊等營造天然生境,相信可以促進該處的生物多樣性。
規劃指定保育區
為保護東涌河的生態,我們會劃定不同的保育區。已獲批的「東涌谷分區計劃大綱圖」已將東涌谷相關土地規劃為河畔公園、雨水滯留及處理池和堤堰的「其他指定用途」,以及將東涌河兩岸約20-30米範圍,規劃為「自然保育區」作為緩衝帶。此外,東涌灣沿岸一帶,亦已規劃為「海岸保育區」。
建造河畔公園
另外,為了推動親水文化及近水活動,在河畔公園的規劃中,一段約415米長的活化河段和它上游約360米長的天然河段,以及其兩岸約3.3公頃面積的土地,將建設為河畔公園,以改善環境、提供生態教育和供市民作康樂用途。河畔公園的設計會善用現有天然生境,初步構思主要為改善園景、加設遊客中心及觀鳥屋、步行徑、蝴蝶花園等小型工程,讓公眾欣賞河畔景色,可謂集生態教育、休閒娛樂於一身。
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
其他公共設施方面,東涌谷日後將設置「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興建如多孔透水路面、生態草溝、雨水滯留及處理池。此設施在本港屬新嘗試,當下雨時,區內的徑流將被收集到該排水系統,經天然淨化及處理後的雨水才會流入東涌河,以期更有效管理水資源及水質。至於雨水滯留及處理池會盡量選擇在生態價值較低的地點設置,並加入綠化元素,以減少影響周邊的天然生境。
一連兩個星期,我為大家分享了部門同事不遺餘力地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大家也可以看到政府一直致力達至發展與生態保育的平衡。我希望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下的各項工程早日完成,以配合居民遷入時,能享用不同的社區設施,為建構宜居城市注入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