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效率和宜居的城市,必須擁有良好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如道路、橋樑、通訊設備等;同樣地,香港要發展為智慧城市,優良的數碼基礎設施也十分重要。財政司司長在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預留3億元,加快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促進地理空間數據的整合、互通、共享和創新應用,並分階段推出高質素的全港三維數碼地圖。今次,我邀請了地政總署署長陳松青,介紹署方就上述兩方面的工作及未來路向。 每天都在使用「空間數據」? 大家對「空間數據」這名稱或許會感到陌生,但其實它早已在不知不覺間融入我們的生活。「空間數據」是指具有地址或地理位置資訊的數據,手機上大部分的應用程式,都牽涉使用「空間數據」,例如利用手機上的地圖尋找路線,或以應用程式尋找餐廳、停車場、巴士站位置等。政府致力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目的是提供一個可以整合、互通和共享地理空間資訊的平台,支援不同應用程式的開發和創新應用。 建立「空間數據」超級市場 陳松青署長形容,「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就如一間超級市場,不同的供應商提供不同的貨品(空間數據),貨架上會有適當目錄標籤,並標示如何使用,方便市民和程式開發者尋找適合的產品及應用。地政總署去年底推出新網站「香港地理數據站」(HK GeoData Store),可說是「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的初版。 陳松青署長說,現時數據站就像一間雜貨店,未達大型超市的規模。未來,其中一項主要工作是要把數據站持續擴充,將更多與土地有關的數據數碼化,並透過與不同部門和公私營機構合作,採集更多與城市建設和設施以至公共服務有關的數據,逐步開放出來,豐富數據站涵蓋的範圍和內容。他期望在2022年底前完成有關工作。 三維數碼地圖更準更豐富 發展數碼基礎設施,除建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還包括將平面地圖提升至三維數碼地圖。陳松青署長介紹,相比二維地圖,三維地圖提供更真實、準確及豐富的數碼地形圖數據,就像在數碼環境中創建的一個真實城市環境。而各項透過傳感器搜集得來的數據,如溫度、風向、噪音等,都能有效地融合於三維地圖上,支援多方面應用及分析。三維地圖用途更廣泛,包括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工程研究、環境評估、交通運輸研究、景觀設計、航空規劃、物流、開發相關應用程式等。 3項三維數碼地圖產品 地政總署正陸續開發3項三維數碼地圖產品,包括(1)三維城市地圖(2)三維行人及行車道路網及(3)三維室內地圖。 陳松青署長說,三維城市地圖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製作,覆蓋範圍包括香港島、九龍及早期發展的新市鎮(例如沙田、荃灣、葵青、屯門、大埔等),並會上載到「香港地理數據站」,開放予公眾使用。覆蓋範圍隨後會推展至其他地方包括大嶼山等,目標是於2023年底前完成整個香港三維城市地圖。 另外,地政總署將於今年底開始,逐步把香港市區及新市鎮的三維行人及行車道路網絡模型數據放上網,提高三維地圖的可用性,該計劃預期在2020年初完成,屆時除了為車輛導航,亦可為行人導航,提供前往目的地的最佳路線。就三維室內地圖而言,署方正展開先導計劃,利用約150座大廈的建築圖則,製作三維數碼模型,將室內環境三維數碼化,期望可於今年內完成,並推展至市區不同的建築物。 我期望隨着「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和全港三維數碼地圖的工作按計劃逐步展開,能促進開放和分享更多空間數據,讓市民及公私營機構更方便搜尋和使用,並為香港的創科及智慧城市發展,提供重要的數碼基礎設施。 |
2019年3月10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