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重點討論房屋、土地供應,提出由政府主導用地和基建的規劃,並為確立的公共用途收回所需的私人土地,讓市民看到不論是短、中、長期的土地開拓,政府均全力以赴,讓土地為民所用。發展局會竭力配合和落實,從3方面加強規劃工作的力度,並明確以收回土地作百分百公營房屋、「首置」和相關設施發展為規劃目標。在此,讓我談談計劃推展的各項相關工作。
提高收地幅度和速度
透過收地進行發展,先決條件是做好規劃,經研究後確立個別地塊的公共用途,例如興建公屋、提供基建或社區設施、新發展區等,繼而啟動法定程序,收回私人土地作指定的發展。政府過去一直有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但過去5年,徵用私人土地作公營房屋的項目僅10個,涵蓋面積約13公頃。未來,我們會加大力度推動由政府主導的規劃工作,收地的幅度(即涵蓋範圍)和速度將會大大提高。
加快檢視具發展潛力棕地
三項計劃開展的規劃研究,其中一個焦點為棕地。發展棕地是最具社會共識的選擇。目前,新界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的棕地約有700多公頃,當中較接近現有新市鎮和主要公路,而且面積較大的,估計約有450公頃。它們大部分屬私人擁有,包括位於屏山、藍地一帶的棕地,未必全部都有發展潛力,部分也要保留予棕地作業。
規劃署會優先檢視當中160公頃較接近現有基建設施的棕地,評估當中有哪些地塊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預計未來數月會完成初步研究,目標是今年底公布有關地塊的位置,再交由土木工程拓展署開展進一步技術評估。我們會盡量壓縮技術研究時間,並精簡隨後的改劃、收地和工程設計程序。規劃署會在下一階段繼續檢視餘下290公頃棕地作公營房屋
小心謹慎做好「把關」工作
行使公權收地作發展必須小心謹慎,不可能隨意「話收就收」或純粹建基於土地不足,必須先做好規劃,確立公共用途,過程中考慮各項因素,做好「把關」工作,以免除或減低當中的法律風險。另一方面,收地牽涉補償和安置,對於受政府發展清拆行動影響的人士,我們於2018年中公布加強特惠補償和安置安排,並獲立法會支持,今年首次於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項目落實執行。這方面的發展對政府的收地工作有實質幫助。
檢視另外兩項具潛力用地
除新界棕地,我們會檢視那些規劃上可作綜合發展區或住宅(甲類)發展,而地積比率比較高(一般而言,市區為7.5倍或以上,新界為5倍或以上)、現有構築物比較低矮(如只有幾層樓高),但有關業主未有確切發展計劃的土地。現時資料顯示,約有10組地塊符合這些條件。這些用地已完成規劃,如確立適合作公營房屋,可以省卻很多規劃工夫。我們希望明年中可就當中哪些用地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交代初步看法。
另外,我們會加快檢視三個位於市區並適合作高密度公營房屋發展的寮屋區用地,分別為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以加快發展合共約7公頃的市區用地,重建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新社區,並同時透過政策的補償安置,改善寮屋居民的居住環境。三個寮屋區用地估計可發展約6 300個公營房屋單位。相關檢視及技術研究預計於一至兩年內完成。
行使公權收地工作接踵而來
除上述新增收地項目外,政府行使公權的收地工作會接踵而來。計及即將動工的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陸續上馬的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大型發展項目,加上多個公營房屋計劃及其他公共工程,我們目前已知會收回的私人土地約700公頃,預計其中400多公頃會在未來五年收回,遠多於過去5年收回的20公頃。
面對刻不容緩的土地短缺情況,期望靠單一選項能成為靈丹妙藥,解決香港目前面對土地不足及房屋短缺的問題,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會全力推展多管齊下的土地規劃及拓展工作,並進一步壓縮技術硏究時間,以及精簡程序,以便新增單位能早日落成。土地供應的工作必須要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我希望大家支持我們在土地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