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一直計劃把東涌新市鎮進一步發展為規劃全面的新市鎮,以容納更多人口,並提供足夠的地區及區域社區設施。早前,我與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聯席小組,實地考察東涌新市鎮擴展近岸填海工程,聽取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方學誠及同事,介紹擴展區的規劃,以及工程的最新進展。
明年首批用地可「打樁起樓」
東涌新市鎮擴展是繼2003年將軍澳及東涌完成最後一期填海發展後,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計劃,亦是政府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的重要措施之一。相關填海工程於2017年12月底展開,在時間和財務控制方面進度理想。我們有信心明年(2020年)可移交第一批土地予房屋署,即由「生地」變作「熟地」,可供「打樁起樓」發展公營房屋。至於整項填海及前期工程,預計會於2023年完成。
2024年首批居民陸續遷入
方學誠處長介紹,東涌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涌新市鎮東、西兩面的範圍,可提供約5萬個住宅單位(其中約3萬2千個單位為公營房屋)及80多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以容納超過14萬新增人口,並創造約4萬個就業職位。他預計首批居民可於2024年第一季開始陸續遷入。東涌東會進行近岸填海;東涌西則不牽涉任何填海,但會進行土地平整及保育工作。
擴展規劃兼顧發展和保育
辦事處總工程師黃國輝補充,東涌東填海造地130公頃,可提供約4萬個住宅單位,預計新增人口約12萬。東涌東填海區的規劃兼顧發展和保育,會預留土地建造長約4.9公里的海濱長廊,以及有24公頃的綠化用地,面積約為1.25個維多利亞公園。另外,工程期間會盡量減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例如以非浚挖式「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填海,以減少施工時對水質的影響;利用循環再用的回收物料作填海物料,如由碎石、瀝青、瓦礫等組成的惰性建築物料。
首次引入生態海岸線
東涌東擴展區亦是政府第一次在工務工程中引入生態海岸線,目的是在可行情況下,加入模仿自然潮間帶的設計,以提供一個合適的生境讓海洋物種生長,增加海床的生物多樣性。日後於東涌東海旁,放眼所見的將不會只是水泥建造的人工海堤,而是由紅樹林和生態磚等組成的海岸線。
黃國輝向參與考察的委員介紹3種不同的生態海岸線。他表示,在一些較受海浪沖擊或光線不足的位置,會在潮間帶設置生態磚,形成岩石生態海岸線。生態磚高低和大小不同的孔洞,可以在潮退時把海水儲起,為海洋物種提供合適生境和庇護空間。紅樹林生態海岸線則會設置在潮間帶較少受海浪沖擊的地點。至於直立式生態海岸線,其海堤將透過陶盤、孔洞、生態方塊等,提供不平滑的表面,讓體型較小的海洋生物依附和生長。
推動更多保育項目
2016年,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為大嶼山的發展願景、策略性定位和規劃原則提出多方面的建議,之後進行公眾參與活動,翌年政府公布以「北發展、南保育」為未來發展方向。辦事處副處長(規劃及保育)姜錦燕說,在推進發展的同時,辦事處積極推展保育工作,加強保育大嶼山的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和傳統鄉村特色,如正進行的「貝澳、水口、大澳及其鄰近地區的生態研究」、夥拍非政府機構開展環保教育和社區項目等,在過程中著重公眾參與的元素,邀請社區人士共同參與。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得到不同團體的肯定,實在有賴同事們的努力。去年,該計劃獲得建造業議會可持續建築大獎的銅獎;今年,東涌東的海濱設計亦獲得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城市設計的設計大獎,表揚其親水及生態友善設計。我很高興今次能夠與聯席小組成員一同實地考察,並進一步交流未來的規劃發展。此項工程標誌着政府全力增加土地供應的決心,期待填海工程如期完工,提供土地應對香港在房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