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後的香港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是香港最悠久的公營博物館,早前經翻新後重開,無論內外均令人耳目一新。今次,我特別邀請建築署兩位同事,介紹如何令藝術館「大變身」,讓建築物更開揚和暢通易達之外,更拉近藝術品與人和環境之間的距離。

香港藝術館1962年開幕,初設於大會堂高座,1991年遷移到尖沙咀現址。藝術館守護超過17 000項藝術珍品,演繹多元萬象的藝術世界,至今已接近58年。原本大樓是由3座梯型的建築物組合而成,外牆是淡粉紅色「瓦仔」,外觀與旁邊的香港文化中心差不多。為了令藝術館更具特色,建築署2012年開始進行翻新工作,由設計至完工,歷時7年多。

擴建後的變化

擴建後的藝術館,從外到內都有不少變化。建築署建築師劉偉健介紹說,新的外牆以水泥纖維板為主要建築材料,從遠處看就像一排排長型方塊,透過獨特的組裝方法,營造凹凸的效果,既有助隔熱,以降低建築物的溫度,亦令外牆在不同的日照下,產生如波浪的形態。獨特的設計概念源自維多利亞港的海浪,以凸顯藝術館位處維港旁邊的特色。

增設入口更暢通易達

為了方便訪客進入藝術館,擴建後的建築物特別增設多個入口。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慧雯說,以往訪客必須在戶外乘搭扶手電梯才能進入1樓正門,擴建後主入口遷至地下,1 樓改為接待大堂及多功能廳,可舉辦專題展覽和文化活動;另於地下增設3個出入口,其中一個更連接星光大道,讓訪客可從不同方向進入藝術館,而以往每層的茶色玻璃則改為透明落地玻璃,設計力求通透明亮,也令景觀更開揚。

展覽空間增逾四成

擴建後的藝術館,展覽空間由原來7 000平方米,增至約1萬平方米,增加逾四成;展廳由7個增至12個。馮慧雯說,藝術館受高度限制,設計團隊把天台改建為新頂層,增加兩個展館。該層的玻璃特別選用夾層玻璃和夾絲網,以反射紫外線,令訪客欣賞展品時不會受到太刺眼的光線影響。新樓層樓底亦較高,可放置較大型的展品,而270度的尖沙咀及維港景觀,更可讓藝術家加強作品與四周環境的連繫,豐富藝術品的表達方式。

藝術館旁增設別館

另外,建築師在藝術館旁加設別館,即新翼大樓,以擴大藝術館的空間。其1樓與藝術館打通,兩個空間加起來,成為館內最大的展廳。至於別館中間約10米高的中庭,可擺放巨型藝術品,亦讓自然光透入。藝術館原來的2樓至4樓,格局則沒有改變,但為予人現代化的感覺,建築師把牆身和柱身的物料翻新,拆去原本的牆身瓦,改以水泥批盪代替,並以黑、白、灰為主色,極富時代感。

我感謝建築署同事的用心和努力,成功克服了藝術館原有結構、高度、地下公共設施等的限制,令藝術館的建築變得獨一無二;部分地方還善用飽覽維港景觀的地理優勢,令訪客可一邊觀看藝術品,一邊俯瞰尖沙咀和維港的景色。我相信,香港藝術館這個新地標將吸引更多巿民和遊客入場,欣賞展品和「打卡」。

 
請按上圖觀看影片
為了令香港藝術館更具特色,建築署2012年開始進行翻新工作,由設計至完工,歷時7年多。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慧雯(右)和建築署建築師劉偉健(左)積極參與藝術館的翻新工程。
為了令香港藝術館更具特色,建築署2012年開始進行翻新工作,由設計至完工,歷時7年多。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慧雯(右)和建築署建築師劉偉健(左)積極參與藝術館的翻新工程。
建築署建築師劉偉健說,擴建後的香港藝術館增設多個入口,包括一道連接星光大道的樓梯,讓訪客可從不同方向進入藝術館。
建築署建築師劉偉健說,擴建後的香港藝術館增設多個入口,包括一道連接星光大道的樓梯,讓訪客可從不同方向進入藝術館。
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慧雯介紹說,香港藝術館特別選用了夾層玻璃和夾絲網,以反射紫外線,令訪客欣賞展品時不會受到太刺眼的光線影響。
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慧雯介紹說,香港藝術館特別選用了夾層玻璃和夾絲網,以反射紫外線,令訪客欣賞展品時不會受到太刺眼的光線影響。
香港藝術館原本的大樓,是由3座梯型的建築物組合而成,外牆是淡粉紅色的「瓦仔」,外觀與旁邊的香港文化中心差不多。圖為翻新前的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原本的大樓,是由3座梯型的建築物組合而成,外牆是淡粉紅色的「瓦仔」,外觀與旁邊的香港文化中心差不多。圖為翻新前的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原本的大樓,是由3座梯型的建築物組合而成,外牆是淡粉紅色的「瓦仔」,外觀與旁邊的香港文化中心差不多。圖為翻新前的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現已換上新裝,外牆鋪設新物料,設計力求通透明亮,成為尖沙咀海旁矚目的焦點。
香港藝術館現已換上新裝,外牆鋪設新物料,設計力求通透明亮,成為尖沙咀海旁矚目的焦點。
香港藝術館現已換上新裝,外牆鋪設新物料,設計力求通透明亮,成為尖沙咀海旁矚目的焦點。
香港藝術館新的外牆以水泥纖維板為主要建築材料,從遠處看就像一排排長型方塊,透過獨特的組裝方法,營造如波浪的形態。獨特的設計概念源自維多利亞港的海浪,以凸顯藝術館在維港旁邊的特色。
香港藝術館新的外牆以水泥纖維板為主要建築材料,從遠處看就像一排排長型方塊,透過獨特的組裝方法,營造如波浪的形態。獨特的設計概念源自維多利亞港的海浪,以凸顯藝術館在維港旁邊的特色。
香港藝術館新建的頂層有高樓底及270度的尖沙咀及維港景觀,可讓藝術家放置大型的作品,及加強作品與四周環境的連繫,豐富藝術品的表達方式。
香港藝術館新建的頂層有高樓底及270度的尖沙咀及維港景觀,可讓藝術家放置大型的作品,及加強作品與四周環境的連繫,豐富藝術品的表達方式。
設計團隊在藝術館旁加設別館,別館中間有約10米高的中庭,可擺放巨型藝術品,亦讓自然光透入。
設計團隊在藝術館旁加設別館,別館中間有約10米高的中庭,可擺放巨型藝術品,亦讓自然光透入。
設計團隊在藝術館旁加設別館,別館中間有約10米高的中庭,可擺放巨型藝術品,亦讓自然光透入。

2020年1月19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