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前在《局長隨筆》,介紹了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活化計劃」)下其中一個項目—大坑火龍文化館。今次,我會介紹另一個具創意的項目:修復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為「薄鳧林牧場」計劃,並邀請負責活化工程的薄鳧林牧場公司董事林社鈴建築師,分享項目的詳情。
以薄扶林古名命名
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位於薄扶林道141號,建於1887 年,是當年牧場經理的住所。宿舍由主樓、傭工宿舍和車庫組成。自1987年以來,這三棟建築物一直空置。2009年12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15年6月,香港明愛成功獲選活化該舊宿舍,並特意取了薄扶林的古名「薄鳧(音:扶)林」,為項目命名「薄鳧林牧場」,以凸顯當地悠久的歷史,可謂相當用心。目前,活化工程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年中完成。
本地生產牛奶「發源地」
林社鈴介紹說,薄扶林是香港出產牛奶的發源地,匯集了本地乳品工業發展、教會傳教、薄扶林村等的豐富歷史。當年牛奶公司建立的牧場佔地甚廣,範圍包括薄扶林村、多個現時的大型屋苑如華富邨、置富花園、碧瑤灣、瑪麗醫院等地方。現時牧場剩下的主要歷史建築包括這幢原名為「寶馬」(Braemar)的高級職員宿舍,以及被香港演藝學院活化再利用的舊牛奶公司辦公室主樓與牛棚。
呈現昔日牧場運作情景
林社鈴說,宿舍會活化作「博物館」。主樓會作展覽之用,展示舊牛奶公司的歷史,呈現昔日牧場運作的情景,展覽相關文物和器具,並會介紹薄扶林村和附近地方的歷史與文化特色。另外,項目會新建一座副樓,提供烘焙和乳製品如製作芝士等的工作坊和餐飲區,讓參觀者體驗傳統的食物生產方式及現代化可持續的生活模式。主樓與傭工宿舍之間的戶外地方,將增設露天劇場,可讓公眾進行戶外活動,鼓勵參觀者互動。他期望活化後的新牧場可以成為薄扶林區內具特色的地方。
牛眼窗用作通風防潮
就建築特色而言,宿舍的主樓是一幢兩層高的建築物,其下層樓層築有特厚的花崗岩石牆,形成基座以支撐這棟簡樸的古典建築。下層牆上有圓形、像牛眼的窗,據林社鈴說,當時的外籍人士不習慣香港潮濕的天氣,所以把建築物的下層升高,而牆上的「牛眼窗」有助通風防潮;主樓的入口樓梯亦具特色,樓梯末端有拱頂石裝飾,中間的拱心石是構成圓拱頂的關鍵。屋內的古式壁爐、古典建築元素、木樓板等,均會保留下來。
還原舊有建築特色
林社鈴說,傭工宿舍和車房均為單層,其中式雙筒雙瓦屋頂為一大特色;車房外牆由較粗糙的麻石砌成,而傭工宿舍則由紅磚砌成,既反映早期香港有不少石廠,亦顯示了殖民地時代的建築特色。不過,經過百多年的歲月,建築物部分原有特色曾被修改,例如主樓原本的斜屋頂被改為平頂,主樓遊廊(露台)亦被圍封,因此今次修復工程會盡力把它們還原,以便市民或遊客欣賞到項目原來的建築特色。
工程須符合現代建築條例
談及修復工程的挑戰,林社鈴表示,活化計劃最大的困難,是如何令有百多年歷史的建築物符合現代的建築條例。為了符合建築物消防安全守則及無障礙通道的要求,項目新增一條可達至主樓一樓的斜道,當中有兩大好處,首先,日後維修保養費用較電梯便宜,其次是斜道旁邊是一望無際的南區海景,將來可化身成觀景台,讓參觀者認識歷史建築之餘,亦可欣賞美麗的景色。
串連成有意義的文物徑
我知道,就着今次的活化計劃,香港明愛的團隊與薄扶林村村民合力搜集了大量有關舊牛奶公司牧場的資料,包括蒐集口述歷史、發掘牧場遺蹟及檔案收藏,希望追溯牧場的過去,而這項目的特色,不單保育一幢歷史建築物,而且會舉辦一系列導賞活動,把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周邊的歷史建築、遺蹟、聚落文化,串連為有意義的文物徑,一起作介紹及推廣,相信巿民參加這些活動後,將會對薄扶林的社區、文化和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