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一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增加短中期房屋供應,改善公營房屋短缺問題」議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我在此感謝涂謹申議員提出今日的議案,以及其他九位議員提出的修正議案。
提供足夠土地應付香港社會的房屋需要,同時確保有周全的社區及配套設施以支援均衡而持續的發展,一直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政府的土地供應政策以多管齊下及持之以恆為方針,而我們覓地和造地的決心,不會因短期的經濟環境變化或樓市價格的波動而有所動搖。
在增加房屋供應方面,為落實長遠房屋策略所訂定的十年建屋目標,發展局和規劃署一直與運輸及房屋局和房屋署緊密聯繫,物色合適土地交予房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或房協(香港房屋協會)興建公營房屋。根據最新的推算,下一個十年期(即二○一九/二○至二○二八/二九年度)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四十五萬個單位。採用「七三比」之後,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三十一萬五千個單位。要達到這個供應目標的確殊不容易,因此政府會繼續加大力度,增加公營房屋土地供應。
政府會繼續透過改劃和適當增加發展密度以增加短中期的土地供應,各個項目合共可提供超過三十八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過去數年努力覓得的二百一十多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用地,是短中期供應的主要來源,合共可興建逾三十一萬個房屋單位,當中超過七成為公營房屋。截至今年初,我們已改劃或開始改劃當中七成(即一百四十六幅)用地。此外,為進一步善用公營房屋用地,除了在人口較稠密的港島北面和九龍半島,我們已放寬相關政策,容許公營房屋用地的住用地積比率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增加最多三成,以地盡其用,盡量增加短中期的公營房屋單位供應。
另一方面,為解燃眉之急,政府在去年六月已改撥一共九幅私營房屋用地作公營房屋之用,合共可提供約一萬一千個公營房屋單位。如自二○一三至一四年度開始計算,政府其實已將二十一幅原擬作私營房屋用地改撥作公營房屋用途。政府會繼續不時檢討情況,按需要審視土地的最適當用途。政府目前已有既定程序於覓地和規劃過程中把合適的土地分配作興建公營和私營房屋之用。在考慮個別建屋用地的房屋類別時,政府需顧及社區的整體規劃,包括有關地帶當前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及公、私營房屋在社區設施和交通配套及區內基建設施(例如供水、排污、道路等)方面的需要,亦會考慮個別用地的位置、面積及發展規模是否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與此同時,政府亦需要顧及社會對私營房屋的一定需求,繼續在賣地計劃中保留一定數量的土地,維持持續而穩定的私營房屋土地供應。因此,並非所有原定作私營房屋的用地可隨意轉作公營房屋的發展。
中長期而言,我們正全力推展各項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計劃,這些大型拓展項目合共可提供逾二十一萬個住宅單位,包括約十三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我們於去年十一月獲得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透過增加個別公營房屋地盤的發展密度及優化用地設計,把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公營房屋單位數目增加一萬二千個,令該新發展區公營房屋單位比例增至約七成。連同其他主要鐵路物業發展項目,中長期的房屋單位供應可達二十三萬個。我們亦會積極拓展多項有關填海造地的研究工作,包括於今年稍後時間,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展開主要聚焦在交椅洲一千公頃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
正如行政長官於二○一八年《施政報告》指出,政府開拓的新增土地,以房屋單位計算,七成應用於公營房屋,此乃指考慮整體新開發土地後的一個整體目標,因個別用地的房屋類別仍需視乎位置因素及周邊支援設施等而定。除了上述於合適的地盤及項目增加公營房屋的比例外,《施政報告》亦建議在「明日大嶼願景」下造人工島,透過填海所得的土地,當中建造的住宅數量七成為公營房屋。以政府目前建議首階段聚焦研究的交椅洲一千公頃人工島為例,可建十五萬至二十六萬個單位,當中七成(即十萬五千至十八萬二千伙)為公營房屋。《施政報告》亦指出,發展局會經參考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去年底提交的報告後,制訂「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的可行方案,以便透過釋放私人土地的發展潛力,增加公、私營房屋的供應,包括研究當中不少於六至七成新增樓面提供公營房屋。
至於透過《收回土地條例》,讓政府以法定權力收回棕地與農地作新發展區,這正是政府過去一直努力的工作。未來數年幾項大型土地發展項目的範圍內,包括橫洲發展第一期、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及洪水橋新發展區,我們估計會收回約五百公頃的私人土地。而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及元朗南等新發展區,亦涵蓋合共約三百四十公頃的棕地。這些努力讓我們可透過綜合整全的規劃,理順現時雜亂無章的棕地發展。我們稍後會就古洞北/粉嶺北兩個新發展區第一階段發展的收回土地及基礎設施工程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就此,政府感謝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去年通過就發展清拆行動特惠補償及安置的加強措施,讓我們可以較佳的條件,照顧即將受到大型發展項目影響的住戶及作業者的需要。未來,我們亦會統籌有關部門提前研究新界北棕地的發展,並研究展開其餘七百多公頃棕地的研究,探討這些相對零散的棕地當中哪些較具發展潛力。
要徹底解決公營房屋短缺的問題,增加土地供應是必須的。事實上,我們目前所欠缺的不單是房屋用地,用作支援各類型經濟活動及行業發展的空間,以及提供各式各樣社區及基建設施的用地,同樣不足。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經過五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及十六個月的工作後,於去年底就土地供應策略及土地供應選項向政府提交建議。專責小組指社會普遍認同土地短缺情況是刻不容緩,我們亦需要有強烈的未雨綢繆意識。專責小組亦認為香港實際需要的新增土地,遠高於早前《香港2030+》(《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當中提及的一千二百公頃土地。政府非常同意小組的觀察,就是未來我們必須繼續多管齊下,大幅度盡一切的努力增加土地供應。就此,專責小組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八個值得優先研究及推行的土地供應選項,以及優化現行土地供應制度的策略。政府正詳細研究專責小組的各項建議以及整理有關資料,並會適時作出回應。
主席,我將細心聆聽各位議員的發言,稍後一併回應和再作補充。接下來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會就議案與房屋政策相關的事宜作出回應。
多謝主席。
完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4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