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環境綠化計劃
以下為今日(七月十一日)立法會會議上黃國健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麥齊光的書面答覆:
問題:
近年,本港社會對環境綠化計劃日益關注。政府亦提出「努力廣種花草樹木,並加以妥善護理和保育,藉以提高居住環境的質素」的綠化政策,並致力制訂及推展綠化總綱圖(總綱圖)。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按全港18個區議會分區(18區)劃分,過去3年,每區新種植及移除的樹木和灌木數量分別為何;
(二)現時18區每區的總綱圖的落實詳情為何;
(三)鑑於土木工程拓展署的資料顯示,每區的總綱圖會訂出不同的主題,然後訂出種植的樹木品種,當局訂定主題的考慮因素為何;
(四)鑑於當局就每個總綱圖訂定了短期、中期及長期方案,現時各區總綱圖的短期、中期及長期方案的落實情況為何,能否達到政府原定的目標;若否,原因為何;
(五)鑑於有市民反映,洋紫荊雖為香港市花,但在市內並不常見,當局有否統計現時全港共種有多少棵洋紫荊樹,並按18區列出分布數字;這些洋紫荊樹通常種植於哪裏;若沒有備存有關資料,當局會否記錄有關資料;及
(六)當局現時有否推廣種植洋紫荊樹的計劃;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一)在過去3年,全港新種植的樹木和灌木及移除的樹木數字請參閱附表一。
移除樹木的主要原因包括:樹木的健康或結構問題、樹木在惡劣天氣下受損、或因受工程計劃影響而需被移除。本局並沒有分區的種植統計數字和移除灌木的數字。
(二)本局向來積極推動綠化,以改善空氣質素,減輕熱島效應,及改善居住環境。制訂以地區為本的綠化總綱圖,是整體綠化工作的其中一環。綠化總綱圖為已發展地區訂定一個協調的整體綠化大綱,訂明綠化主題和種植品種,為規劃、設計和落實區內的綠化工程提供指引。有關市區綠化總綱圖落實情況,請參閱附表二。
我們現正制訂新界各區綠化總綱圖。新界東南(包括沙田及西貢)及西北(包括屯門及元朗)的綠化總綱圖研究已於2011年5月開始,預計有關地區的綠化總綱圖將於2013年年尾完成。新界東北(包括大埔及北區)及西南(包括荃灣、葵青及離島區)的研究亦已在2012年2月展開,並將於2014年年中完成制訂工作。日後按既定機制獲得撥款後,我們便會展開綠化總綱圖的工程。
(三)訂定各區的綠化主題時,考慮因素包括地區特色、歷史背景、公眾意見與期望、現時植物品種及該區未來的發展等。舉例來說,中環的綠化總綱圖以「金融中心」為主題,採用一系列花葉為金、黃、橙或紅色的植物,以反映該區作為香港金融中心的角色。制訂和落實綠化總綱圖的其中一個主要程序是進行公眾參與工作。為確保綠化總綱圖能滿足區內人士的需要和期望,我們採用了「加強地區參與模式」,讓有關區議會和區內人士參與制訂及落實綠化總綱圖。
(四)我們已分3個階段完成制訂全部9個市區地區的綠化總綱圖。9個市區地區為油尖旺、深水、九龍城、黃大仙、觀塘、灣仔、中西區、南區和東區。
市區綠化總綱圖下所有可行的短期措施已於2011年6月完成。在市區綠化總綱圖下合共種植了24,890棵樹木和513萬株灌木。
市區綠化總綱圖內亦載有一些中期和長期措施,中期措施包括一些須聯同其他項目一起進行或需私人機構參與的綠化措施;而長期措施則包括一些長遠綠化願景,包括例如建立沿主要公路的綠化長廊、擴闊行人道、後移建築線等建議,這些措施需配合市區重建時方可推行。
落實這些措施,取決於很多並非政府本身可以決定的因素,例如私人發展商和業主的配合、市區重建的時間表、如何減低遷移地下公用設施對居民帶來的影響等,具一定難度和複雜性。本局在二○一一年開始跟進有關在第一及第二階段所制訂的綠化總綱圖內的中期和長期措施,並積極聯絡有關機構,鼓勵這些機構積極參與可行的措施。我們會以務實的態度,與有關方面研究落實綠化總綱圖的中期和長期綠化措施的可行性。
(五)羊蹄甲屬的樹木包括洋紫荊是綠化工程中常用的樹木,現時在很多公園、休憩用地、屋都有種植。因為此屬的樹木是一種不耐風的樹種,樹枝容易受強風吹打而折斷,所以並不適合種於強風地點,也通常會配合其他植物一起栽種。現時本局並沒有羊蹄甲屬的樹木包括洋紫荊的統計數目。
(六)在揀選合適植物品種時會採用「在適當地方種植合適品種」的大原則。綠化設計因應設計概念、主題、項目用途、環境因素等等,而選取可達到綠化功能和設計效果的植物品種。植物的特徵和生長條件是須一併考慮的因素,例如在海旁種植耐海風的恆春黃槿或細葉欖仁等。由於羊蹄甲屬的樹木易被強風吹折,現時並沒有全港推廣種植此屬或洋紫荊的計劃。
完
2012年7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13分
附件:
返回
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