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政府計劃在將軍澳興建海水化淡廠,預計的單位成本為每立方米12元,是新加坡的有關成本的3倍。政府曾就此解釋,不同的國家採用的能源費用計算方法有所不同,故不能作直接比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用以推算本港的海水化淡成本的公式為何;各項詳細開支(例如建築、管理、維修及更新設備、化學物、電力、滲透薄膜及營運等)佔總成本的百分比為何;
(二)鑑於水務署於二○○五年在屯門進行為期一年的海水化淡試驗廠測試工作,當時估算的海水化淡成本為每立方米7.8至8.4元,海水化淡成本將會增至每立方12元的原因為何;
(三)本港採用的能源費用計算方法,與使用海水化淡技術的國家(例如美國、澳洲和新加坡等)所採用的有何具體差異;有何其他的因素致使本港的海水化淡成本遠高於其他地方;
(四)根據政府的評估,隨海水化淡技術不斷改進,海水化淡成本最終能否降低至東江水供水成本的水平;若評估為能夠,達致該情況的具體計劃及時間表為何;若評估為不能,原因為何;及
(五)鑑於政府預計海水化淡廠的年產量可逐步增加至9 000萬立方米,約佔全港總食水供應量的9%,政府會否重新考慮進一步擴大海水化淡廠的規模,以減少香港對其他水源的依賴;若會,具體的計劃及時間表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水務署在二○○五年開始於屯門及鴨洲先後進行的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試驗研究,以測試在不同海洋環境下使用此種技術的情況。研究於二○○七年初完成,測試結果證明有關技術在香港是可行的,而利用逆滲透技術所生產的食水亦能符合世界生組織所定的飲用水標準。
現時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的耗能量高,因此生產成本較其他水源為高。但隨能源回收步驟的不斷改良,生產成本應有下降空間。進行中的將軍澳海水化淡廠工程策劃及勘查研究將會考慮這方面確切可行的安排,務求降低生產成本。
就問題的五個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現時估計在本港進行海水化淡生產食水的成本價格約為每立方米12港元,這估計是基於上文提到水務署在二○○七年完成的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試驗研究的技術水平和參照當時的研究結果得出。生產成本的各項開支百分比分列如下:
項目 佔成本百分比
── ──────
營運 38%
(包括化學品及電力)及
維修(包括新設備及滲透
薄膜)
食水運送及客戶服務 20%
興建海水化淡廠和管線的 42%
資本成本
將軍澳海水化淡廠工程策劃及勘查研究的顧問將會根據設計安排,考慮最新可行的技術,重新評估海水化淡的成本價格。
(二)二○○五年至二○○七年進行的海水化淡技術試驗研究估算海水化淡單位成本為每立方米7.9至8.5港元,此乃二○○六年的價格水平。水務署將此兩數值的平均值,即8.2元加上由二○○六年至二○一二年物價上漲約為18%(註:參照二○○六─二○一二年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變動)的升幅及在二○○六年的價格估算中沒有計算在內的食水運送及客戶服務費用,得出現時每立方米約12元的海水化淡成本價格。
(三)參照國際海水化淡協會二○○七─○八及二○○八─○九年刊的資料,不同國家或地區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生產食水的單位成本,由每立方米9.4港元至22.0港元不等。實際上,世界各地海水化淡成本差異的因素很多:例如各地的建造成本、能源的價格、附屬設施的規模(包括海水取水及排放設施、食水水庫及水管長度等)、資本成本、計算方法等都可以有很大的差異。 故此水務署所估算的海水化淡單位成本並非高昂。
(四)隨更多國家及地區利用海水化淡生產食水及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預期海水化淡生產耗能量應有下降空間。但由於本地電費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在現階段而言,海水化淡成本短期內不能降低至東江水的水平。
(五)政府會視乎將軍澳海水化淡廠工程策劃及勘查研究的結果和用水需求,制定工程項目的發展策略及興建海水化淡廠的時間表。在將軍澳所預留的土地將足夠容納一所每年產水量約為9 000萬立方米的海水化淡廠,我們現時預計,當在將軍澳興建的海水化淡廠年產量增至9 000萬立方米時,加上本地收集的雨水和每年8.2億立方米的東江供水,扣除因應實施用水及供水管理措施所節約的用水後,將可應付本港在二○三○年的用水需求。但我們仍會配合新發展區的規劃,研究是否需要開拓其他水資源(包括海水化淡及再造水),並在有需要時及確立成本效益後籌劃興建另一海水化淡廠。
完
2013年5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