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四題:種植樹木

以下為今日(七月十三日)立法會會議上陳偉業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本人了解,當局近年在郊區種植頗多本土品種的樹木,但當中有不少樹木在種植後不久便枯死。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政府每年種植的樹木總數,以及當中分別屬外來及本土品種的數目為何;

(二)在第(一)項所述的樹木中,現已枯死的樹木數目(並按樹木品種及枯死原因列出分項數字);及

(三)會否考慮改變種植本土品種樹木的方法,以增加其存活率;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一)過去三年,即二○一三年、二○一四年及二○一五年,政府每年種植的樹木總數分別約為80萬棵、80萬棵及40萬棵,其中約八成為本土品種,主要為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種植在郊野公園內的樹苗,藉以增加郊野公園的生態價值及生物多樣性。
 
(二)我們沒有備存過去三年未能存活的新種植樹木數字。一般來說,新種植樹木的存活率相當高。根據漁護署的觀察,在過去三年內,種植在全港各郊野公園內樹苗的整體存活率約八成。一般來說,植物的生長和存活會受一些環境因素(包括土壤種類、降雨量、濕度、溫度等)及不同的植物生長要求所影響。而颱風等惡劣天氣亦會引致樹木嚴重損毀而無法復原。

(三)我們一直提倡「在合適的地方種植合適的植物」的基本種植設計原則。發展局轄下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亦編制了一系列「正確種植方法」指引,如「提供足夠空間讓樹冠生長」等供各部門參考。在施工階段,有關部門亦會監察承建商以確保種植工程的質量。此外,承建商一般需要提供十二個月的培植期予新種植的樹木,以確保新種植樹木得到適當的護養。另一方面,挑選一些能夠適應郊外環境的樹木品種,並為協助樹苗生長(尤其在成長初期)而進行的樹木護理工作,是在郊野公園植樹工作的重要一環。漁護署會在這些工作上繼續努力,務求種植於郊野公園內的樹苗健康成長。 

 





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0分

返回